省女所推行“四三二”戒毒模式改革创新的整体布局、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17-08-15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四三二”戒毒模式顶层设计出台后,省女所作为全省唯一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专门场所,如何把握关键、抓住重点、试出成效、打响品牌是亟待迫切解决的实践课题。本课题组采用比较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对“四三二”模式实体运行进行调研。从实践创新视角总结借鉴各地强制隔离戒毒机关推进戒毒模式的主要做法,提出了构建完善“四三二”戒毒模式的基本设想,探索推行“四三二”戒毒模式的整体布局和实现路径:一是设立标志鲜明、功能完备的戒毒区域。二是科学设定、高效运行戒毒各期段流程工作内容。三是创新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女性特色的戒治方法。四是建立机构完善、职责明晰的后续照管工作机制。五是加快完善、科学构建与戒毒模式相匹配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戒毒模式  改革创新   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强制隔离戒毒机关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多种较为成形的戒毒模式与戒断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期流转、三分戒治、双向延伸”(以下简称“四三二”)戒毒模式是省局经过深入系统调研,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戒毒理论创新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重大探索,是提升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水平,促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省女所作为全省唯一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专门场所,如何更好地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加快推进,探索完善符合女性戒毒人员特点的戒毒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延长戒毒人员操守保持?已成为强制戒毒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中迫切需要解答的课题。

  一、从实践创新的视角看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探索

  《禁毒法》颁布实施后,戒毒工作进入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各地强制隔离戒毒机关大力推进戒毒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形成了新的任务目标、新的管理规范、新的矫治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推进理念创新,确立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的新理念。在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实践中,各地戒毒机关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把握吸毒者是“病人、违法者、受害者”三重属性定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戒毒人员,在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成长上帮助,针对戒毒者个体差异性开展戒毒矫治,提升戒治效果。湖南省戒毒局提出“服务性执法、教育性管理和综合性矫治”三项创新理念,推进执法形式、管理手段、矫治方法的变革。浙江省戒毒系统根据强制隔离戒毒“惩戒性”、“社会控制性”、“治疗性”三重属性,在全系统部署开展“理念转换大讨论”活动,通过“八破八立”,破除传统思维和制度惯性,克服对劳教工作模式的依赖,形成了“规范化执法、人文化管理、专业化戒毒、社会化矫治”的戒毒工作新理念。广东省戒毒系统注重从工作导向上实现变革,推动体制机制由传统形态的“管控为主”向“治疗、服务为主”转变,确立了“以人为本,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建设了一批功能明显、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戒毒场所,加强对毒品成瘾机制与矫治工作规律的探索研究。所有这些,都在理念上进一步明确了戒毒工作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成为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思想基础。实践证明,只有转变矫治理念,才能在具体矫治内容、措施及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戒断率,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

  (二)推进制度创新,强化戒治基础、规范戒治流程。根据《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在整体上所构架的禁戒毒体系,各地戒毒机关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收治、日常管理、教育矫治、安全管理、生产习艺、戒毒治疗、考核奖惩和执法审批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这些制度规范有效推动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初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有的省市戒毒机关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推进强制戒毒业务管理规范化与信息化为突破口,通过局、所二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打造管理执法、教育矫治、安防技术等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了戒毒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有的省市戒毒机关探索戒毒工作业务流程,系统总结生理脱毒、身心康复、戒毒巩固、回归社会等戒毒流程的规律特点,制定具体的流程细则和考核标准,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意见。有的省市戒毒机关积极引入开放性研究与合作机制,通过与有关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大专院校联手,在矫治项目研发、考核评估标准及软件研制、心理咨询与矫治基地建设,以及专业人员资质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上述实践,规范了管理基础、戒治流程与评价标准的规范化建设,保障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推进方法创新,推动应用实证科学与技术引领矫治实践的手段方法创新。戒毒模式的理论形态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在这种认识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方法创新成为重要的环节。各地戒毒机关主动适应时代变革与法制的新要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适应戒毒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教育矫治方法,努力探索科学的矫治方法。包括改进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行为矫正,积极运用心理干预与矫治技术,推行个案化矫治工作,广泛运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脱敏训练等技术,实施个案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增强戒毒人员脱瘾能力,培养生活信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展开循证实践等等。在探索强制戒毒模式的过程中,加强戒毒理论研究,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医院及戒毒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共同建立戒毒研究学会、研究基地或“专家咨询、评价机构”等,共同破解戒毒难题。

  (四)推进考评创新,建立科学评价戒毒成效的评估标准与方法手段。依法对戒毒人员戒治效果作出诊断评估,既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律明文规定的重要执法活动。正确认识戒毒对象,从实际的戒毒成效客观设定戒毒考核梯级目标。将戒毒成效由高到低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目标:彻底戒除毒瘾,恢复健康人生;第二层次目标:帮助戒断毒瘾,延长复吸间隔时间;第三层次目标:给予替代维持,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 ;第四层次目标:推行降低危害措施,尽可能降低吸毒带来的危害。科学设定检验戒毒成效的标准,围绕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等矫正参数开展诊断评估。通过诊断评估区分戒毒效果的优与劣,针对性调整和完善戒毒措施,进一步提高戒毒效果。同时,诊断评估结果也是对戒毒人员进行处遇的重要依据。因此,不断完善诊断评估标准也是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对构建完善“四三二”戒毒模式的设想

  戒毒模式应该是具有多学科戒毒方法和系统操作程序的完整工作体系。包括依据、内容、方法和评估等等。然而,目前我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第一,在实践中缺乏针对戒毒人员心理和行为康复的系统治疗方法;第二,对戒毒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方法体系尚未有效系统建立;第三,缺乏科学、规范的戒毒工作统计评估方法和体系。在构建和完善“四三二”戒毒模式中,应着重加强,大胆突破。

  (一)构建完善“四三二”戒毒模式的基本思路

    第一,加强综合性方法体系的构建。戒毒工作是一项由急性脱瘾、生理恢复、心理行为康复和再社会化等内容组成的系统工程。吸毒行为是毒品、个体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毒品依赖既表现为个体的生理依赖,更重要的是表现为顽固的心理依赖。吸毒者既是违法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因此,戒毒既要开展脱毒治疗,消除其生理依赖,促进生理功能康复;又要减轻或消除其强烈的心理依赖,促进吸毒者心理和行为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必须处理好戒毒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包含戒毒医疗戒护、综合矫治、流程管理、后续照管及效果评估等为内容的综合性戒毒工作方法体系。

  第二,加强科学工作机制的构建。尽管在戒毒场所戒毒人员可以暂时戒断毒瘾,但是一旦脱离这种强制性的戒毒环境极易复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戒毒人员大多缺乏戒毒动机,戒毒意志薄弱。国内外的戒毒实践表明,取得良好的戒毒效果需要最大程度地激发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为此,构建戒毒模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在戒毒管理过程中处理好从严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树立人文关怀与非歧视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突出以人为本、戒护、矫治、康复与服务等主题,减少制裁、规训、威慑等强制色彩,充分培养和调动戒毒人员的戒毒心理动机,实现从被动戒毒向主动戒毒转变,增强拒毒能力。

  第三,加强实践研究总结机制的构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是整合以往公安机关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工作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体制。同时,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也是基于实践经验、并逐渐升华为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它不仅是从解决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理论,作用于优化了的问题解决方案,也是一种规范化、程序化的标准样式。为此,探索新的戒毒模式应当基于实践、超越经验,不断总结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戒毒工作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其核心价值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二)“四三二”戒毒模式在运行中需把握几个原则

  1、系统谋划原则。注重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四三二”戒毒模式,准确把握关联性、整体性、连续性。加强调查研究,把戒毒场所的优势、潜力、问题、机遇搞清楚、弄明白,找准发展的坐标点和起跑线,制定符合所情、富有场所特色的发展战略,从戒毒模式、队伍建设等方面整体规划长打算、一体化构建,推动各项工作系统推进、整体发展。

  2、效率引领原则。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布局调整。以四区分离优先和适度整合促进布局调整效率的提升。能做到的立即做,尚未做到排出计划、列出推进日程表,限时做。通过腾、改、扩、建等多种途径,实现实体布局与空间布局的灵活互动,促进所区片区分离工作有效推进。

  3、技术支撑原则。《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道:只有当新技术与新的做事情的方法结合起来的时候,巨大的收益才会来临。戒毒工作本身是一项技术工程,也是全世界在探索中前行的伟大事业。只有依靠技术支撑,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道路才会走得更远、更宽。加强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广泛吸纳世界戒毒先进技术,加强研究探索,在应用技术实践中,提高戒毒成效。

  三、推行“四三二”戒毒模式的整体布局和实现路径

  在进行此课题实际运行研究时,需要重点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推行“四三二”戒毒模式与以往实际执行模式区别在哪?以往戒毒工作中有哪些成功做法值得借鉴与保留?警务模式、技术支持等保障等该如何配套实施?如何在创特色、打品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省局《“四三二”戒毒模式实施纲要》等部署要求,结合女所实际,具体设想如下:

  (一)设立标志鲜明、功能完备的戒毒区域。按照省局“四三二”戒毒模式工作流程和目标要求,将场所划分为医疗监护、脱毒管控、康复矫正、回归适应四个区域,实行分区管理和分类戒治。在四区设立过程中,充分考虑现有的设施条件与长期科学规划相结合,确保三个“对接”。

  1、区域对接。医疗监护区:在保持医院原有职能的同时,整合医院与紧邻其后面的一大队形成医疗监护区(医管大队)。分别收治入所脱毒期戒毒人员,患病住院治疗、精神异常类戒毒人员,三楼入住HIV专管区戒毒人员。脱毒管控区:将其地理位置设在现在的二大队,紧邻医疗监护区后面。回归适应区设在现在的四大队,老教学楼作为其实践场所和研究基地。康复矫正区设在老区现有的三大队,进行改造升级,与新区五、六、七大队三个康复矫正区遥相呼应、振翼齐飞,分别收治传统毒品吸食戒毒人员、合成毒品初进宫吸食人员、合成毒品多进宫吸食人员。未成年戒毒人员依然收治在三大队专门区域。条件允许时,在常规分类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应当根据戒毒人员个性化的特点和个案矫治的需要,进行有各种实证数据采集、有标准化评估和专业人员经验判断的再分类。

  2、区域功能对接。医疗监护区具备入所体检、医学观察、脱毒治疗、常规疾病诊断治疗、安全监护管理等功能,配套入所安全检查室、入所录音录像谈话室、医学检查室、留置观察室、门诊室、化验室、摄片室、治疗室、急救室、病房、入所宣告室等功能室。脱毒管控区配套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个别谈话室、运动康复训练场等功能室和运动操场,配备与脱毒管控期戒治项目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康复矫正区配套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个别谈话室、康复训练室、劳动康复楼等。回归适应区配套集体活动、休闲娱乐、模拟社区、图书阅览等功能室。配备与回归适应期戒治项目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设备、图书报刊资料、运动康复器材、身心调节仪器等设施设备。

  3、专业队伍对接。将全所民警大致分为:医疗、心理、法学、运动康复、管教、执勤等岗位。压缩机关和非一线岗位民警职数,充实置换到基层管理、日常警戒护卫等岗位,置换出五个中心所需配备的人员。探索试行警务集约化运作模式,对全所专业技术岗位类民警、事务性岗位民警实行集中调配。医疗监护区配备具有执医资格的医疗监护人员10人和日常管理民警10人(其中HIV专管区专职民警4人)。各区配齐心理矫治、康复训练、教育矫治、劳动康复教育民警。回归适应区配备专职法律法规、心理咨询、创业就业、婚姻家庭指导、后续照管等民警。

  (二)科学设定、高效运行戒毒各期段流程工作内容。流程内容是强制隔离戒毒分区管理戒治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关系戒毒成效能否有效发挥的具体实操业务,其设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都影响着最终的戒毒成效。

      1、医疗监护期:时间3-15天。对新收戒毒人员开展入所健康检查、医学观察,排查甄别患有特殊病、传染病和其他危重病人,以及急性脱毒期有危险症状的戒毒人员,做好针对性的诊治和监护。完成入所诊断评估项目中危险性评估、基础疾病筛查、急性脱毒治疗等工作。

  表一:医疗监护期工作内容

  项 目

  内 容

  备 注

  时间

  3-15天

   

   

  不安排课堂化教学

  对象

  新入所人员

  管理方式

  封闭管理

   

   

  重点工作

  戒治管理:审核法律文书

  戒治医疗:所体检、脱毒治疗、建立健康档案

  戒治教育:入所宣告、个别谈话

  心理矫治:环境适应训练

     处遇(1星)

  基本不安排探访、加餐,统一发放爱心大礼包

   

   

       

  2、脱毒管控期:时间1个月。主要开展入所收治诊断、

  场所适应性培育、进行基础测试,建立戒治档案、分类编队等。每天下午组织实施课堂化集中教育、团体辅导,不少于3课时,累计90课时。每天上午组织队列训练。在脱毒管控期间,完成入所诊断评估中体质健康项目检测(国民体质监测一级指标)。

   

   

  表二:脱毒管控期工作内容

  项 目

  内 容

  备 注

  时间

  1个月

   

  对象

  医疗监护期满后转入的戒毒人员

   

  管理方式

  实行封闭管理

   

   

   

  重点工作

  戒治管理:入所收治诊断、审查亲情号码、身份甄别、了解社会支持系统、入所诊断评估

   

   

   

  合计90课时

  戒治医疗:脱毒观察、脱毒治疗、疾病防控、日常诊疗

  戒治教育:纪律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毒品认知教育、生理知识教育、安全教育、戒毒文化教育、个别谈话

  心理矫治:摄入性谈话、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理论教育、国民体质指标测试、建立运动康复档案、队列训练

   

  处遇(1-3星)

  一星级处遇:每月可探访1次、拨打亲情电话1次,每月在所内超市购物金额 100元。

  二星级处遇:每月可探访1次、拨打亲情电话2次,每月在所内超市购物金额 150元。

  三星级处遇:每月可探访2次、拨打亲情电话2次,每月在所内超市购物金额 200元。

   

  1-3星比例分别控制在15%、70%、15%

   

   

      3、康复矫正期:时间14-18个月。累计120课时,主要包括家庭关系修复、戒毒意志训练、戒毒专题教育、运动康复理论教学等课程。通过专题讲座、互动式教学等形式,每周教育日开展不少于2课时的课堂化教育,帮助建立戒毒意志,增强戒毒信念,提高拒毒能力。同时,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加强劳动康复实践。完成一年后诊断评估,重点对体质健康改善、认知行为改善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

   

  表三:康复矫正期工作内容

  项 目

  内 容

  备 注

  时间

  14--18个月

   

  对象

  脱毒管控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到进入回归适应期前的戒毒人员

   

  管理方式

  实行民警主导下的民主管理,半开放级

   

   

   

  重点工作

  戒治管理: 毒品安全检测 、施分级处遇 、一年后诊断评估

   

   

  合计120课时

  戒治医疗:疾病防控 、日常诊疗 、探索中医疗法、艾滋病检测、入所一年后体检

  戒治教育:修复家庭关、 训练戒毒意志、戒毒专题教育、开展延伸、职业技能教育     

  心理矫治: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测量及毒瘾测试

  康复教育:运动康复、每半年全员测试, 劳动康复

   

  处遇(3-5星)

  三星级处遇:每月可探访2次、拨打亲情电话2次,加餐1次;每月在所内超市购物金额150元。

  四星级处遇:每月可探访2次、拨打亲情电话2次,加餐2次;每月在所内超市购物金额300元。

  五星级处遇:每月可探访2次、拨打亲情电话2次,加餐3次;每月在所内超市购物金额500元。

   

   

  3-5星比例分别控制在20%、70%、10%

   

   

  4、回归适应期:时间出所前15-30天。累计40课时,主要包括生活规划能力的戒毒治疗和抗复吸训练、回归就业指导和相关法律法规咨询等内容。通过课堂化教育、团体辅导训练等方式进行。加强与地方司法、社区、公安等部门联系协调,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完成期满前诊断评估,重点对体质健康、认知行为、社会支持系统改善情况和抗复吸能力提高情况,作出完整的诊断评估结论。

  表四:回归适应期工作内容

  项 目

  内 容

  备 注

  时间

  15-30天

   

  对象

  从剩余戒期30天之内的临近回归戒毒人员中经过筛选确定、有重点培养潜质的戒毒人员

   

  管理方式

  实行自主管理,开放管理

   

   

   

  重点工作

  戒治管理:毒品检测、出所前诊断评估

   

   

  合计40课时

  戒治医疗:全面体检、探视回所后尿检

  回归适应教育:拒毒测试、认知强化、社会形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就业指导、离所宣誓

  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社会帮教、家庭帮教、就业推荐、转介社区戒毒;确定跟踪民警建立解戒卡(职业技能培训获证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建立情况、家庭成员联系人姓名与联系方式)

  处遇(5星)

  五星级处遇:回归适应期期间可探访1次、拨打亲情电话2次,加餐2次;在所内超市购物金额500元。

  按照5%比例择优确定周末探视人员

   

   

  (三)创新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女性特色的戒治方法。从女性戒毒人员的身心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实践符合女性戒治规律的戒毒方法。

  1、加强艺术戒治探索。吸毒人员往往被标签理论或亚文化理论来解读,更多地从问题的视角来看待吸毒群体。艺术戒毒则从一种全新的优势视角来看待吸毒人员,挖掘戒毒人员的生命潜能,积极营造支持性、抚育性的环境,为戒毒人员提供正向改变动力,鼓励和激发戒毒人员改变潜能和动机,并倾向于以资源取向来协助吸毒人员摆脱困境或解决问题。虽然吸毒人员因为吸毒而对社会、家庭乃至个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她们同时也是受害者和病人,我们应当激发其改变的动力并充分挖掘她们的优势和潜能,将艺术戒毒与培养做人艺术、生活艺术目标结合起来,探索揭示戒毒人员内在真实心理矛盾、激发吸毒人员自主戒毒动机的艺术戒治途径。帮助戒毒人员康复个体身心、重塑正确认知,最大限度地激发戒毒人员的善性和良知,达到以艺启智、以艺明理、以艺励人、弃旧从新的目的。

  2、加强情感戒治探索。从危机干预理论分析,吸毒人员在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危机。在个人方面,面临着如何利用药物及心理扶助治疗摆脱毒品的困扰。在家庭方面,面临着如何重新回归家庭、修复断裂的家庭链条、重补破碎的家庭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互动规则等方面的困扰。在社会方面,面临着如何摆脱社会异样的目光、获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重新回归和融入社会群体等困扰。且只有个人危机、家庭危机、社会危机分别得以解决时,吸毒人员才能真正回归社会。而研究表明:女性戒毒人员往往在面临上述危机和情感困惑时更加容易导致戒毒意志薄弱、抗复吸能力下降,温暖、支持的家庭有助于女性吸毒人员自我恢复和自我调适。基于这一实际,我们应当继续不遗余力地加强情感戒毒实践探索,综合运用认知疗法、脱敏疗法、家庭疗法等帮助女性戒毒人员建立起正确的个人情感、家庭情感和社会情感,乃至同伴情感,重拾信心、坚定信念。通过认知的改善来应对心理渴求、自尊自信责任缺失、社会认知偏差及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用脱敏疗法增强吸毒者抵抗毒品欣快诱惑的耐受能力,降低对毒品的渴求,强化拒毒意志;用家庭疗法解决吸毒者缺乏家庭责任、亲情、归属等问题,帮助重建家庭及情感,逐步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

  3、加强中医戒毒疗法探索。毒品问题是社会病态的综合征,也是慢性疾病。单纯地采取西药外科手术、猛药治标绝非是上策和治本之策。目前毒品问题更适合于中医式疗法。中医理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只有在某些紧急的情况,如不标本甚急,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治疗时,应采取先治其标病,后治本病。对于吸毒治疗,应采取“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注重调理。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吸食类型、吸食年限、身体状况、吸毒引发的常见疾病,全员建立急性脱毒病历。发挥镇江江滨医院分院职能的同时,新增所外就医“绿色通道”。与中医药大学和医院协作,科学解决好安全快速脱瘾、稽延性戒断症状处置和抗复吸治疗等问题。突破传统学术的局限,从调节吸毒者生理欣快功能着手,整合各省份现有研究成果,形成中医、西药、理疗相结合的综合性稽延症状处置和抗复吸治疗方法体系,走出一条以促进生理功能恢复为主的、非替代、非拮抗的抗复吸新路。

  4、加强运动康复戒治探索。戒毒人员身体因长期受毒品的侵害,机能有所下降,身体素质总体不容乐观。而现实家庭生活和社会就业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抓紧锻炼戒毒人员身体机能,帮助尽快回归正常水平,对提高戒毒成效大有裨益。我们所将利用食堂三楼1000多平米的空间,成立康复训练室。组建运动康复中心,隶属于教育科,加强对全所日常康复运动工作的指导协调,开展实体化运作。在加强原有阳光戒毒操、手语操、瑜伽,以及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传统项目训练的同时,探索区分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训练,从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综合评定戒毒人员的体质健康状况,建立针对性的运动改善处方,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的运动康复训练,帮助戒毒人员养成运动康复意识,积极参与运动,改善提升体能。

  5、加强生存能力培养。所内外就业意愿调查显示:72%以上的所内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解戒回归人员都渴望拥有一份工作,而现实问题是,吸毒人员与社会就业人员相比,缺乏技术特长、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受到用人单位歧视较多,尤其是女性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面更窄。因此,我们将继续与职业院校和当地企业、劳务加工合作企业,开展所校共建、所企共建,开办美容、插花、超市收银等特色项目培训,确保每名戒毒人员在所内都能掌握一项谋生的本领。按照共建企业用工计划推荐试工、就业、择优录用,鼓励自主创业和跟踪服务。

  (四)建立机构完善、职责明晰的后续照管工作机制。戒毒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理应引起高层关注,不断加强立法完善,加强机构共同协作。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发挥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应当将所内戒治工作向社会延伸。

  1、建立后续照管服务站。秉承“戒毒人员出所后仍是自家的人,出所后的戒毒成效仍是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成效”的理念,着眼长远,舍得投入。在各市建立工作机构,开通服务热线,开展操守服务、困难救助、信息协调等工作。提前介入对戒毒人员的帮教,通过手机信息平台、网络、微信、QQ群等沟通互动渠道,持续关注回归人员动态,丰富后续照管手段,创新性地解决好“问题人员求助承接处置”和“复吸危机行为干预”等问题。赢得政府支持,将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争取社会公益资金支持,适度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其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回归人员收集门诊服药、康复戒治、企业安置、个体操守、义工活动等情况,为戒毒工作正常运转提供基础数据和理性思路,更好地服务于戒毒工作的社会延伸。

  2、建立就业安置基地。将立志戒毒人员与社会公益企业结合起来,争取各项诸如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纳一些效益较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建立就业安置基地。通过上门招聘及场所推荐等方式,择优录用,为戒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还可以通过在南京附近建立安置就业企业(下属恒实集团)的办法,为回归人员提供3-6个月的就业中转站。加强安置就业后续管理,实行场所跟踪协管和召回制度,对就业活动采取契约式管理,按照约定内容进行,违反者解除协议,就业岗位自动收回。

  3、成立戒毒协会组织。多年来,我们省女所分别在南京、常州、无锡等地建立回归人员戒毒自助会,选派戒毒成功典型担任联络人,在所内民警的指导下定期组织活动,相互分享戒毒经验,效果甚好。每月坚持组织邀请戒毒成功典型来所举办心路戒毒沙龙,截至今年11月,已经连续开展41期。在此基础上,拟筹备建立回归人员戒毒协会,定期组织交流,加强个案跟踪。通过同伴信箱、同伴个案辅导、同伴沙龙,以及在矫治刊物开辟《同伴之窗》栏目等途径,吸纳戒毒成功典型传授戒毒方法和技能、传递信念和观点,以切身经验鼓励引导其她戒毒人员励志戒毒,重塑新生。拟成立由戒毒理论专家、实践民警、成功戒毒典型组成的戒毒协会。定期组织开展协会活动。

  (五)加快完善、科学构建与戒毒模式匹配的保障机制。为确保戒毒模式更好地实施与运行,需要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专业化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保障。

  1、加快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禁毒法》及《戒毒条例》虽然确立了强制隔离戒毒的法制化基础,但由于上述法律法规调整范围的宽泛性,因此,有关强制隔离戒毒的具体运作规定还比较粗疏,特别是对有关决定权力的监督制约,戒毒人员维护基本权利的途径,戒毒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等等,许多相关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四三二”戒毒模式在具体执行中势必也会遇到上述问题的困扰,因此,应加强这一领域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宏观指导。建议向地方人大反映修订完善立法。

  2、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职能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在外部,协调省公安禁毒部门,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执法审批权统一委托给省辖市公安禁毒部门集中审批。开发强制隔离戒毒执法网上审批系统,实现联网办公,减少流转程序,提高运作效率。或者执法审批权委托强制隔离戒毒机关执行。在内部,优化组织结构,科学规划、合理设置部门及结构层次,简化管理层次,充实一线警力,建立适应戒毒模式所需要的结构,实行规范化、目标化管理。培育公正、廉洁和文明、高效的执行文化,构建程序严密、内容具体、责任明确的执法标准体系。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围绕矫正轴心、创新工作成效等方面开展考核激励,鼓励民警勤钻业务、创新举措、提高戒毒成效。

  3、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随着戒治工作中科技化手段的应用,戒治活动日益 “技术化”,因此,对从事戒治工作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形成一支技术“专家型”的工作人员体系。目前,民警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特别是戒治所需的医学、心理学、运动康复学知识和前沿戒毒理念与技术还较为欠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四三二”模式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建议规范和设置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等职位类别;制定规划、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戒治类专业人才;保证对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康复运动师等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配置比例。积极发展专业培训,提高从事戒治工作的专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搭建平台,着力以首席戒毒师和个别教育能手评审为契机,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促进民警向专家型人才迈进。

  4、加强戒毒技术研究。戒毒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必须在不断发展的理论探索支持下逐步地修正丰富和完善。戒毒模式的理论形态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形成系统的戒治方法是戒毒模式的核心和基础。但由于对毒品成瘾机制与戒治规律性的认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须着力规划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参与的课题与项目研究。协调有关部门,医疗、科研机构,大学及学术组织,开展长期的科研协作,开展戒毒基础理论和技术推广研究,加强信息、科技等保障手段应用,使“四三二”戒毒模式既符合戒毒工作的客观规律,又适应转型发展的实际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戒毒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