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二三事
时间:2019-05-15  浏览次数:

徐光玉 

因家境贫寒,爷爷又走的早,父亲作为家里的长子,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帮奶奶挣“工分”养家糊口了。他曾当过九年兵,在部队立过三等功,复员后当过村干部,在苏北计划生育搞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毅然决然辞职在家,专心务农。

他是一个粗犷的人,说不出几句温文尔雅的话,关于家风家教,除了会说“子不教父之过”,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了。至于其它的一些农谚熟语,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归结到家风家教这一系统里来。对于我们姐弟三人,他管的极严,一度让我们望而生畏。

还记得那时候,我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村里经常停电,煤油灯还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一件家什。有天晚上村里又停电,家里点起煤油灯,忘记是因为天冷还是调皮,我把双手拢在煤油灯闪烁的火光前,父亲看见了,瞪了我一眼,说道:“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嘴食”!我慌里慌张把手放下来,这句话就烙在了我的脑子里。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每个人挑选自己的座右铭并到讲台上阐述理由,我挑的是徐悲鸿的那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说到座右铭,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这句话。关于“骨气”,关于“底线”,父亲用那句形象的话点化我懵懂的心智,我用徐悲鸿那句直白的话表达我的认同:不管多难,多迫切,有所为有所不为,不阿谀谄媚,不卑不亢,坦坦荡荡。

还记得那时候,我也就是十来岁的样子,父母亲带着我们干农活,施肥、除草、摘棉花、摘毛豆、洗萝卜、洗莴笋、理蒜苗、理韭菜……,或者在火辣辣的大太阳底下,或者在数九寒天里,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尽情撒欢,望着那好像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年幼的我们心里猫抓一样难受。父亲闷着头好像什么都没看见,偶尔也会给我们鼓鼓劲:“眼是孬种,手是好汉,这就是看上去很多,只要手不停,很快就会做完的”。父亲在旁,我们不敢怒也不敢言,只能耐着性子,坚持着做下去。多年后,当我进入大学,当我进入单位,当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才发觉父母亲教我的“勤劳”和“坚持”无形中帮我解决了多少问题,克服了多少困难。每次千头万绪、手忙脚乱的时候,每次心灰意冷、迷茫混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那句话:“别怕,去做,坚持做下去,会好的!”

还记得那时候,我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刚毕业参加工作,能力不大,工资不高,面对老板的急脾气有时候还愣头愣脑顶撞几句。电话里和家里发牢骚,父亲说:“端人碗,服人管,别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后来,我考取了公务员,离开了那家单位,回头想起那一年老板对我的提携与栽培,常常深感愧疚,再想起父亲当时说的那句话,更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他用一句俗话指出我的问题: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对领导缺乏服从意识,对自己缺乏自知自明。他总是在电话里和我说:“在单位要搞好团结、凡事尽量与别人方便”,“事情多做一点没坏处、力气用完了还会再回来,别斤斤计较”、“要多学习、多锻炼……”。

而现在,我三十六七岁了,父亲年纪也大了,和儿女之间不像以前那般严肃冷峻,也开始唠叨起来。这十几年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他一个人担着,生怕因为家里的事影响到我的工作。我隔三岔五就打个电话给他,陪他聊聊天,问问家里的情况,听他对我生活和工作的句句叮咛。每次电话要挂的时候,他总是不忘提醒我:“你是公家的人,一定要把公家的事情先做好,家里面有我,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要你回来的。”最后还要附上一句:“千万不能犯错误啊!”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偷偷的笑,也懒得和他解释,附和着他,嗯嗯嗯嗯的嗯个不停,只要他高兴就好了。

这些年来,他就这样把家风、家教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我的骨血里,而我,虽然口头上不承认,心里却惊奇的发现,不论是长相、性格还是我和儿子相处的方式,都越来越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