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推动法治建设与古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活用传统文化载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法治理念,助力古城依法治理。
一是强化普法实效,沁润基层治理“法治田”。紧扣“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瞄准“向谁普”“普什么”“怎样普”施策,大力推进法治广陵古城建设。利用漆器、剪纸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载体传播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游园会、法治非遗、光影说法等系列活动,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深化道德讲堂、法治剧场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法治街巷—法治长廊—法治小区”三位一体的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法治建设展示区,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法治氛围。鼓励法治文艺团以古城法治文化宣传为题,创作编排普法宣传教育、模范先进事迹等音乐、舞蹈文化作品进行展演,丰富法治文化内涵及形式。今年以来,古城核心圈东关街道共开展法治宣传40余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60名,开展法治文艺汇演30余场,涉及2000余人次。
二是强化解纷活力,织密基层治理“经纬网”。当好调解工作指导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作用,定期指导街道、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古城联合排查矛盾纠纷430余次,受理各类民事纠纷55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强化资源融合联动,建立司法所、综治中心、派出所、信访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进驻东关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让群众反映的事项都能“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实现矛盾纠纷调处更便捷,推进司法建设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通过走村入户认真排查矛盾纠纷,结合紧要程度、风险高低实际,建立工作台账、精准分类施策、细化调解措施,以“法治+调解”“法理+情理”的方式,一体推进教育疏导、政策解释、困难帮扶、动态跟踪,逐一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制定值班律师“坐班”制度,推进群众“点菜”、律师“送菜”的“菜单式”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推进法律援助服务下沉基层,直达群众“家门口”,为群众说话办事提供了最直接、最真实、最有效的法律服务。
三是强化环境攻坚,创新基层治理“智慧树”。广陵古城率先实施“古城管家”项目,放大皮市街“六位一体”管理模式成功经验,有效整合古城全部物业,结合城管、交警、社区等多方力量,成功调度分散的力量资源,真正做到了“1+1>2”。每天新增 70名人员不间断对皮市街、彩衣街、徐凝门大街和广陵路、渡江路、国庆路、甘泉路等重点路街进行专业化管理,配套建设“智慧管理”运营平台,运用“AI智能”模块智慧化管理。建立“古城秩序环境联盟”,联合交警部门实施国庆路、广陵路3个堵点优化行动,东关街、彩衣街、教场、广陵有盐等街区堵情大幅减少,拥堵警情同比下降23.7%,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等问题大为改善,12345 热线、寄语市长等投诉率下降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