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五新”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图)
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扬州市广陵区司法局聚焦“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均等普惠”目标,从服务平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多层次、多维度发力,持续推进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优化提升。

一是绘“新”图,强化多元阵地建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成升级进驻,建成集公证办理、法律援助、法治宣传、非诉化解等司法行政各项职能的“一站式”中心,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各镇街(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完成提档升级,曲江、汤汪、沙头三个片区分中心率先建成,方便群众就近选择办理业务。优化调整“广小援”公共法律服务E点通平台投放点位,将法律咨询、公证办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多项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数智赋能”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推出流动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直通车”,自主设计制作“广陵法治”号、“广陵普法”号“法治直通车”,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在村(社区)、公园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积极开展流动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0余场次,参与群众5000余人,发放法治折页、法治小礼品12000余份,法律咨询等2000余人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二是开“新”篇,深化律所规范建设。落实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深入律所开展专项检查、常态化巡查、随机抽查“三查”工作,确保问题立查立改,开展各类检查8次,推动律所档案卷宗、党建、内部管理等各类问题整改20余个。组织全区律所主任、党支部书记、律师代表召开年度律师工作会议,印发《广陵区关于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律所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公共法律服务和涉外法律服务想法、计划等方面开展座谈交流。推进律师执业规范,以违反风险代理规定为主题,对全区律师开展警示教育。做好律师舆情管控工作,及时与网信办、网安大队对接,及时防控处置律师舆情风险,无律师负面舆情。进一步放大“益律阳光”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团品牌效应,结合各时间节点和专项行动,组织律师开展进园区、进校园、进村居、进军营等公益服务活动21场次,擦亮广陵律师公益品牌。

三是聚“新”力,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开展“绿扬护链 律企同行”活动,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法治体检”200余场次。走访中欧智能制造产业园,就涉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涉外法律服务供给调研交流。围绕“绿扬护链 律企同行”活动部署,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更新产业链上企业服务团名单,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产业链+法律服务活动,持续跟踪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组织基层法律服务所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 精准把脉护发展”活动,为出具“法治体检”报告,规避生产经营风险。深入调研走访20余家区内重点企业,帮助分析查找法律风险隐患,针对产业链企业所处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规模和产业特点,制定法律服务对接框架协议,常态提供高质量产业链体检报告和定期推送服务典型案例,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的优质法律服务。

四是树“新”貌,提升顾问服务质效。对全区12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名单进行实时更新,加强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和社区律师工作室实地抽查,对工作质效较差的服务人员及时进行约谈并做出调整。对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质效进行随机抽查检查,规范值班打卡和服务记录,确保服务村居有实效。择优选择服务质效较好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村居法律顾问故事展播,发挥典型带头示范作用,调动法律顾问主动服务群众积极性。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结对行动,做好“顾问签约”“结对培训”“服务基层”三个全覆盖,密切工作衔接协作。开展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法治故事分享会,形成良性互动促提升。

五是谋“新”法,注重服务模式创新。突出服务整合,从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三个维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法律服务内容,将司法行政资源有机整合,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做到主要职能充分进驻、个别职能专人指引。在居民较多的偏远村(社区)、企业密集区、景区先后投放14台法律服务智能终端,由68名专职律师后台值班,全天候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打通线上普法平台,通过“广陵普法”视频号以及“华小律”律所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定期推出针对企业经营的风险提示视频,拓宽企业获取法律知识渠道,先后发布普法视频200余期。充分运用古运社区、琼花观法律直播间,先后通过法治直播视频与群众面对面互动,解答群众法律问题2000余次。成立涉外企业法律服务团,为涉外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强化招才引智,引进2家优质涉外律所,搭建涉外法治人才成长实践平台。组织赴涉外经验丰富的重庆、广州、深圳等地进行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