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四板斧”推动行政复议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2-11  浏览次数:


无锡坚持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着力构建“科学畅通、高效便民、阳光透明、监督严密”的行政复议新格局,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一是服务体系上磨“利斧”,筑牢便民“服务站”。构建完善且标准统一的行政复议服务体系,打造集咨询解答、服务接待、案卷查阅、调解协商、听证审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行政复议标准化场所,设置专门窗口配备专职人员,面对面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针对申请材料欠缺或格式不符的,及时告知补正;对于核心材料达标但辅助材料不全的,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允许当事人后续补交。在司法局门户网站开设“行政复议”专题专栏,发布申请指南、格式文本等,为群众维权搭建便捷高效的在线桥梁。今年以来,已接收行政复议案件申请60件。

二是队伍建设上锻“精斧”,打造专业“精兵队”。通过以学促干,以训促用,强化知识储备,提升办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常态化开展典型案例学习、案情研判、庭审观摩等工作,以训代培,筑牢办案人员业务基础。创新成立行政复议专家组,涵盖交通管理、生态环境、土地、市场监管、人社五个领域,成员包括市县两级复议机构人员、执法机关业务骨干、政府法律顾问、专业领域律师等,拓宽案件办理思路,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行政复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

三是争议调解上用“巧斧”,搭建和谐“连心桥”。充分利用复议机构的协调功能和行政争议调解平台,积极转变审理思维,创新“复议+调解”工作模式,从当事人实际需求出发,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前、案中、案后全过程,有效将行政争议化解于萌芽状态。强化案情剖析,实施精准调解,对于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疑难重大、社会影响广泛的行政复议案件,引入法学专家、公职律师等第三方力量参与调解。对于涉及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做好居中协调,搭建行政机关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引导双方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和解,力求案结事了,减少程序空转,复议案件实质性化解率达到35%

四是案件审理上持“严斧”,夯实规范“防火墙”。坚持“全面审查”原则,严把案件审理的“事实关、程序关、法律关”,确保每起行政复议案件均由两名以上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共同办理,严格落实普通程序听取意见等制度,确保办案质量。对于争议较大、涉及行业专业领域判断的案件,建立由政府主导、专家学者参与的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供专业意见,充分发挥外部“智囊团”作用。采用听证、现场调查、实地勘验等多种方式精准定位争议焦点,提升办案质效。坚持有错必纠,推动各级行政机关依法依规、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出现“文书漂亮不落实、程序空转事依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