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司法行政网
    姜晓亮:20年诠释“互联网+”普法
    发布日期:2015-09-21

     印刷资料、设摊咨询······这是人们常见的普法方式。如今,信息爆炸,普法方式丰富多彩。从业律师20年,担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仲裁委员会委员的太仓市广浩律师事务所姜晓亮律师凭着对新兴事物的敏锐性,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手段,践行着一位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从当年的“企业与法”的网站,到手机APP,再到后来的微信公众号、相应式网站,姜晓亮追求着最新的传播工具,用实际行动为普法助力。

      90年代搭建网络普法平台

      打开“企业与法”网站,页面颜色灰蓝,没有过多装饰,内容简单明了地分为法律顾问、法务讲座、合同文本、民事诉讼、商事仲裁几个方面,里面有部分法律条文的介绍,也有一些姜晓亮从业过程中积累的心得,还引用不少律师的专业文章,相比大众浏览的各色网站,似乎有些枯燥单一,但也符合一位资深律师专业严谨的态度。记者了解到,这个网站的开辟要追溯到90年代,那也是姜晓亮普法事业的起点。“当年,互联网还未普及,上网的人少,做网站的人更少。” 姜晓亮回忆说,自己就靠一点“门外汉”摸索的互联网知识制作了这个网站,从网站设计到内容整理都是独立完成。“做这个网站的初衷,并非‘普法’这么大的概念,也是从自己的从业领域出发,服务于市场客户。” 姜晓亮笑着说,自己主要从事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因此网站的内容定位也主要以企业相关法律为主,也因此取名为“企业与法”。“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这个网站也成为很多专业领域与商业人士交流学习的平台,网站的意义早已不是当初想的那样简单,这也促使我不断丰富和优化网站。”

      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相继“问世”

      “‘网站’早已不是现在的主流传播方式了。” 姜晓亮在移动互联网流行的初期,便将目光投向手机APP。“没有专业知识没关系,都可以现学。” 姜晓亮告诉记者,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收集资料,并比较多款APP设计软件,最终“企业与法”的手机APP成功出炉,免费为企业管理人提供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法律信息服务,并实现律师与企业之间的法律信息共享。记者看到,APP内容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知识产权、合同管理、投资策划、仲裁诉讼等。

      对于传播的手段,姜晓亮似乎一直在追求“最新”。他表示,APP、微博等如今也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效果最好的传播工具是微信,“colaw8”公众微信号在去年底推出。姜晓亮介绍说,这个公众号整合了“企业与法”网站和APP的所有资源,发布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姜晓亮还设置了一个搜索链接,用户可以在此搜索全国在册的“老赖”。“微信不仅传播面广、效率高,还可以设置关键词,这样用户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搜索,便可获得相关法律知识,很多想要咨询律师的朋友可以直接‘咨询’这个微信公众号。”姜晓亮笑着说,目前他的公众号里已经设置了80多个关键词,而他的目标是500个左右的关键词,这样可以基本满足用户需求。

      微信,并非终点。“响应式网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姜晓亮说,如今终端设备太多,电脑、手机、IPAD······连电视也开始智能起来。“响应式网站就是可以适应多种终端打开的网站,在电视上也可以浏览,目前我也在研究和制作这样的网站。” 姜晓亮介绍。

      少之又少的业余时间,没有任务压力也没有报酬,20年间,姜晓亮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法律知识无偿带给更多的人,也许是出于对于专业的一种执着,也许是对于崭新领域的一种兴趣,也或许是对于法律的一种信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