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女所巧打“三个专项分”探索运动康复戒毒机制
时间:2017-08-15  浏览次数: 211

  为切实提高戒治质量,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省女所自2015年7月以来,不断强化运动康复在戒毒矫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完善设施、创新方法,探索形成了具有女性特色的运动康复戒毒机制。现以“三个专项分”入手,解读运动康复戒毒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打好运动教学“基础分”

  省女所潜心编排教学大纲,精心选购训练设备,分类管理康复档案,为有序开展运动康复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是注重教学计划制定的全面性。教学大纲编排内容全面,不仅包含保健常识、运动锻练和损伤防治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为女性戒毒人员量身定做的“塑形美体”、“瑜伽拉伸”等健身项目。教学任务制定具体,课程目标细化成治疗性、恢复性、提高性和社会性四类,将运动项目按类别汇总,通过改变运动强度、频率、时间来适应四个时期戒毒人员不同体质状况和戒治需求,制定阶段性运动康复计划。二是注重中心设施配备的科学性。综合性康复训练中心内设立耐力、速度、力量、平衡、灵敏、柔韧、协调等七大训练区和体能测试、康复治疗两大功能区,做到“体测、训练、治疗”一体化。全员开展体质测试,测试项目上做到应测尽测,配备肺活量测试仪、台阶测试等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使用坐位体前屈、1min仰卧起坐、闭眼单足立等进行身体素质测试,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运动腕表等监测机体指标变化。康复训练做到点面结合,既有弹力带、壶铃、药球等11种小型器械提供肌肉关节运动,也有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健身椅等9种中大型器械用于全身运动。康复治疗做到专业规范,邀请运动医学学科专家、康复治疗师对运动损伤知识、康复评定技能进行指导,配备中频电疗仪、红外线灯、治疗床等理疗设备,为运动恢复和损伤治疗提供便利。三是注重康复档案管理的层级性。运动康复档案内容完整,包含戒毒人员入所体检表、体质测评表、运动处方、运动康复报告等,并根据戒毒人员身体状态对运动影响的程度不同,将运动康复档案分为ABC类进行管理,A类为能正常参与运动的戒毒人员,B类为限制运动的戒毒人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残疾人员,C类为免于运动的戒毒人员,包括精神疾病患者、残障人员等。在分类的基础上,每个类别根据戒毒人员身体损害程度不同进行轻中重三级划分,制定不同强度的训练计划。目前共收集运动康复档案1100余份,其中A类780余份、B类260余份、C类60余份。

  二、规范程序,攻克运动方案“难度分”

  省女所严把体质测评关,反复推敲运动处方,加大运动现场的安全管理,规范运动方案制定与实施水平。一是克服采集数据之难,为真实性得分。开展体质测试工作初期,戒毒人员不配合、测试动作不标准、民警仪器操作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测试结果产生偏差,采取“三个加强”规范数据采集工作。加强戒毒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运动康复动员会、课堂化教育、手册宣传等形式,让戒毒人员明白体质测试“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及参与其中的益处;加强测试现场的监督管理,要求戒毒人员端正态度,严格参照测试方法做到“三到位”,即动作到位、力度到位、时间到位;加强民警的知识储备,鼓励民警以自学、课程学习等方式掌握运动康复知识,邀请体育院校的优秀师资来所开展培训,参加省局组织的戒毒康复训练培训,增强责任民警的实操技能,提高排查干扰测试因子的能力。二是克服设置处方之难,为可行性得分。运动处方制定做到“两结合”。结合戒毒人员的运动取向安排训练,通过填写问卷、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戒毒人员的锻炼目标、兴趣、态度等,在训练项目的选择上侧重戒毒人员喜爱的项目,激发他们参与康复训练的热情;结合“运动预实验”检验运动处方的合理性,运动处方一旦落实将对戒毒人员的体质状态、运动习惯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在运动处方长期介入之前,带领戒毒人员参照处方内容进行一次预实验,通过戒毒人员运动时的身体反应及运动后的交流反馈,对不当之处作出调整。编印《运动处方手册》,手册分为基本理论、常规处方和特殊处方三部分,基本理论包括运动处方的定义、主要内容、制定程序和实施流程等;常规处方介绍改善耐力、平衡、速度、柔韧、力量、灵敏、协调等七大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特殊处方则着眼于部分人群的健康状态,重点介绍适合不同吸毒合并症及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戒毒人员的运动方式。三是克服风险管理之难,为安全性得分。注重训练现场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训练开始前由民警讲解运动注意事项,带领全员做足准备活动;训练过程中规范器械操作,现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急救药品;训练结束后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做好整理和拉伸活动。对患慢性疾病、残疾等隐藏性运动风险人员,在训练开始前进行排查、编组,过程中仅开展基础性训练,并全程安排人员陪同。

  三、初见成效,收获康复训练“完成分”

  省女所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形成了运动内容较为全面的康复训练机制,帮助戒毒人员改善体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一是康复训练涵盖全面。训练形式多样化。将康复训练分为单人训练、双人训练及群体训练。单人训练是在民警的指导下开展耐力、速度、力量、平衡、灵敏、柔韧、协调等七项身体素质的室内器械训练;双人训练是通过两两搭档完成,重点开展双人瑜伽、双人徒手操、体育舞蹈等训练;群体训练除了课堂化运动教学外,每日定时开展工间操、广播操、广场舞、木兰操等训练。训练方法相融合。采用集中训练和自助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注重培养运动技能,重点开展课堂化教学、运动康复操和传统养生功训练。自助训练是戒毒人员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跳绳、健美操、球类等专项运动。采用主辅训练相结合,根据戒毒人员的运动能力合理分层、分班、分组,协调“基础性训练”与“改善型训练”的比重,适当辅助趣味性游戏、运动竞赛提高康复训练水平。二是体质情况改善显著。自2015年7月至今省女所共有1172名戒毒人员从入所初期便进行运动康复,所内运动康复参与率近达92.4%。近期对一年期体质测试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4.1%的戒毒人员BMI指数趋于正常,83.3%的戒毒人员平衡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76.5%的戒毒人员肌力有所改善,69%的戒毒人员存在的其他体质问题均得到缓解。三是运动习惯初步形成。在康复训练工作实施一年半的时间里,87%以上的戒毒人员能熟练掌握运动康复基础知识,至少学会五套健身操;50%以上的戒毒人员能在小组进行拉伸、放松等训练。为培养戒毒人员运动兴趣,省女所还定期开展单项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康复训练成果展示等活动,为戒毒人员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进一步促进运动习惯养成。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