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别样美丽”的女人
时间:2018-03-14  浏览次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进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见识到了这样一群“别样美丽”的女人:凭着忠诚无私、勤奋敬业的执着进取精神,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坚守与担当。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非凡的人生经历,但她们用坚韧和刚毅扛起了安全的重任,用爱心和温情唤回了失足的灵魂,用真情和奉献写出了人间的真爱……

孙晶晶:工作家庭一肩挑的“女汉子”

“孙教,谢谢你这么多天来对我的关心,我看你都好几天没休息了,你也要注意身体啊!”那天,戒毒人员吴某在思想汇报中写下的这句话,让孙晶晶感到十分振奋。

孙晶晶是省女子戒毒所六大队副教导员。她告诉记者,当前像吴某这样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比例逐年提高,而新型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危害极大,容易导致幻听幻视等精神性障碍。如何确保这类精神异常戒毒人员在所安全、切实提高戒毒矫治成效,成为管教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为此,孙晶晶在平时工作中细心观察,对每一名精神异常戒毒人员逐一谈话,把强化心理疏导作为突破点,在规范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戒毒人员的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吴某之前有过两次戒毒经历,此次出所还不到2个月,又因吸毒而被再次送到省女所强制隔离戒毒。由于吸食新型毒品,她的大脑神经损害明显:敏感多疑,情绪极不稳定。被分到六大队后,孙晶晶主动将她纳为自己的分包对象,挑选经验丰富的民警组成帮教小组,量身制定管教计划,并为她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强化心理疏导。同时联系所外专科医生来所进行心理会诊。在那段时间里,孙晶晶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吴某,上班时关注她的情绪变化,休息时电话询问她的戒治情况。坚持每天记录吴某的变化,及时调整戒治措施,促其尽快转变。

所以,看到吴某思想汇报中的这句话,孙晶晶倍感振奋:从最初的抗拒甚至敌对到逐步缓和,再到现在开始关注他人,吴某身上悄然发生的转变不仅令孙晶晶感到振奋,更坚定了她继续做好教育戒治工作的信心。孙晶晶说,像吴某这样有心理精神疾患的戒毒人员还有很多,她们都是毒品的受害者,作为戒毒人民警察,一定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帮助她们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看到孙晶晶一心扑在工作上,记者暗自揣度她的家里一定有一个非常支持她的爱人。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的爱人竟然也是一名戒毒人民警察,就在隔壁的省句东戒毒所。夫妻俩均在基层一线,常常是值班、备勤连轴转,难得有时间照顾家人、陪伴儿子。去年婆婆胃癌住院,而孙晶晶正忙着“6·26”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只能白天上班忙活动,下班到医院照顾婆婆,晚上回家再照看孩子。基本上等一切都安顿好了,也已经是深夜。但无论工作、生活有多累多难,大家见到的孙晶晶却始终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模样,甚至在身体不适时依然坚守岗位。面对同事的关心,她总是笑笑说:“轻伤不下火线,我的身体棒棒哒!”

 

吴海燕:倾情关爱病残人员的“活菩萨”

“这里的戒毒人员大多身患严重疾病,普遍戒治信心不足,而且家庭支持也比较薄弱,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与帮扶。”说起第一次接触病残戒毒人员时的情景,吴海燕至今记忆犹新。

2017年6月,省女子戒毒所成立病残人员专管区,专门收治身体有残疾和所外就医后回所康复的戒毒人员。吴海燕被从所部医院调到病残区,具体负责病残人员管理教育工作。根据自己的从医经历,她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管理教育病残戒毒人员的良方。针对病残人员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家庭情况,建立安心计划,开展康复操、穴位按摩操、保健知识分享会等活动,引导病残人员互帮互助、自我管理。注重人文关怀、情感施教,关注戒毒人员的生活点滴,强化情感教育:对取得进步的戒毒人员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出现情绪波动的戒毒人员认真倾听、耐心疏导。主动挖掘戒毒人员的特长,鼓励她们大胆展示,增加戒治信心。

戒毒人员陈某患有高血压、双下肢骨关节炎,行走比较困难,每次上下楼都很吃力。吴海燕看在眼里,主动为她买来拐棍,每天上班首先询问她的身体状况,为她测量血压,教她学习自我调节情绪方法,掌握季节性疾病预防常识,及时向所部申请带她外出就诊治疗。

前一段时间,陈某的情绪出现波动,认为自己是个“废人”,拒绝服药治疗。而恰在此时,丈夫提出要与她离婚,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吴海燕立即向大队汇报,同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帮助陈某申请法律援助,并多次与其丈夫沟通。经过她的努力,陈某的丈夫最终撤回了离婚诉讼。考虑到陈某的身体和家庭的特殊情况,吴海燕积极帮助她申请困难帮扶,为她购买护膝、申请营养餐,还动员其他戒毒人员为陈某捐保暖衣物。陈某感动地对记者说:“戒毒所的冬天没有寒冷,因为这里有个治病助人的‘活菩萨’!”

“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你用心付出,总会有所收获。”吴海燕告诉记者,目前陈某已经慢慢树立戒治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身体逐渐康复,情绪保持平稳,再过2个月就将顺利解戒回归了。据了解,目前病残区累计收治病残戒毒人员17名,其中已有4人顺利解戒出所回归。

 

刘凤凤:沟通内外联络的“窗口警花”

“对戒毒人员家属打电话咨询,我们会尽可能地能提供帮助,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向他们宣传戒毒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省女子戒毒所管理科的刘凤凤,是一名70后民警。她每天除了办理日常管理执法事项外,还会接到很多戒毒人员家属的咨询电话。作为戒毒所的窗口,她不管有多忙,都会热情接待、耐心解答。

重要节假日和敏感节点,对于管理科来说意味着责任,压力比平时更重。除了各项安全检查、安防措施落实,特殊节点、安保响应期,对期满解戒人员严格执行“必接必送”制度,确保安全到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每个月初,她会提前将下个月即将解戒人员信息通报给地方司法局后续照管站,同时与地方公安机关及家属联系,确保解戒后的“无缝对接”。戒毒人员陈某家住溧阳,父母年迈行动不便,哥哥恨其吸毒而断了来往。眼看解戒在即,民警多次安排陈某拨打亲情电话与哥哥联系,但他一直不愿来所接妹妹回家。适逢十九大安保响应期,在陈某解戒当天,刘凤凤与大队民警一起将陈某送至溧阳的父母家中。

除了与各地后续照管站定期联系外,管理科还要对所外就医转社区戒毒人员,及时与地方公安机关沟通协调,说明情况。刘凤凤对记者说:“有时戒毒人员突发疾病,需要及时办理所外就医转社区戒毒。由于时间紧,为提高执法效率,我们会直接将执法材料送到公安局,现场进行沟通说明,便于材料及时审批。有时一天会跑好几个地方,往往上午带完外诊,下午又要出差去公安局联系办理材料。但每次成功办完一件事,总会有一种成就感。”

经了解,刘凤凤也是一个“双警”家庭,丈夫在公安机关,夫妻俩平时聚少离多,只能通过电话、微信互相问候和聊天。去年十九大安保期间,丈夫被调至外省执行追逃任务,一去就是大半个月,而她也一直坚守岗位,儿子则“全托”给了婆婆照管。今年春节前夕,刘凤凤忽然发起高烧,但她硬是坚持值完班才去医院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