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琦,女,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任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从事社区矫正工作9年多来,她以丝毫不逊于男子的气魄和毅力,秉公执法、勇于担当,在这条特殊战线倾注了所有热情和激情,多次被省司法厅评为先进个人,还先后获得武进区“优秀青年”“十佳志愿者”、劳动模范、“美丽女性”等荣誉称号,受区政府嘉奖、立三等功两次。
以法为基,严格履行工作职责
社区矫正是严肃的刑罚执行工作,一丝一毫都来不得马虎。全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达800多名,性质成分复杂。在社区矫正工作岗位,她以法为基,埋头一干就是九年。遇到突发状况,她加班加点,深入调查处理;遇到打招呼说情,她不留情面,坚持原则不动摇。执法过程中,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冒严寒酷暑,甚至要冒人身危险也是经常的事。可她觉得,只要执法的结果是公平正义的,劳筋骨、饿体肤、被恐吓又算得了什么呢?前几年,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突然失踪,她小年夜和同事一起赶往该服刑人员老家蹲守了整整一天,终于将其抓回收监执行。还有多次,她因秉公执法被服刑人员或其家属恐吓,说一定会找她算账。对此,她付诸一笑,执法者的底气就是至高无上的法律,如果连这点胆量都没有,那还执什么法?
以爱为桥,温情化解罪犯心结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让浪子回头,正是熊琦要用心去做的工作。未成年服刑人员胡某出身单亲家庭,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有段时间胡某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家无所事事,定位手机经常停机,父亲对他非常失望,不再给他生活费,父子俩关系很僵。当了解到胡某与父亲主要是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互相误解,熊琦分开做父子俩的思想工作。她一方面提醒胡父应负起管教监督责任,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在生活上多关心儿子。另一方面,她反复询问和启发,耐心引导胡某回忆父亲关怀自己、让自己感动的事例。胡某开始哽咽,最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熊琦了解到他喜欢做菜,还多方协调帮他联系到饭店工作学厨艺。精诚所至,金石终开。现在胡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父子关系也很融洽。像胡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服刑人员与家属有了矛盾,她帮着劝说调解;服刑人员子女就学有困难,她协调学校安排孩子入学……此外,她积极创建“爱心加油站”,组织服刑人员进行捐款,让这些特殊人群助人自助,同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支持,为加油站补充“能源”。她相信,这些社区服刑人员内心同样有一份良知,当工作人员以爱为桥,帮助他们越过沟沟坎坎,他们就会有勇气和力量直面过去,矫心正行,重塑新生。
以心为钥,勇于探索机制方法
如果只是做一名机械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显然相对容易,但这样却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工作的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知己不足,不满足于现状,是她不断向上的动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她一直不懈的追求;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调研论证,付诸实践,是她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养成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她相信,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监督管理方面,她发现调查评估、定位管理等工作规定较为原则笼统,于是征求基层、检察机关等意见,出台相关细则,便于实践操作。2018年,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病情诊断复核工作时,她积极引入法医审核,从而确保该项工作公平、公正。在矫正教育方面,2015年开始她就开展“国学洗心”项目,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服刑人员修身养性、多行善事。在工作规范方面,2013年她就制定统一了区镇两级矫正档案规范标准,在2017年至今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中又梳理重要执法环节25项,细化相关要求,使得武进区社区矫正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省厅历次工作检查中均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有人说,青春是短暂的,转瞬即逝。她不这么认为。青春在激情中燃烧,岁月在奉献中升华,工作使她永葆青春活力,事业给她巨大的幸福与满足。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社区矫正事业,实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工程,领着众多“迷途者”走出黑暗,奔向光明是她今生无悔的选择。今后,她将努力续写守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