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盐城市司法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和涉法需求难点堵点,积极完善“专精细”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夯实服务阵地,激活法治供给“强引擎”。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在全市13个省级以上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园区一线和企业发展各个重要环节,方便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创建中韩(盐城)法律服务产业园,按照“三区一基地”发展思想,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建立企业服务快速响应机制,为园区及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远程公证、商事调解、商事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产业园先后开展法治讲座61场,为304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审查文书642份,受理非诉讼案件152件,涉案标的近9亿元,为园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市局申报的《创建中韩(盐城)法律服务产业园 打造“三区一基地”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工商联评为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二是聚焦多元需求,打造企业发展“助推器”。依托公共法律服务驿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等渠道,每月定期联系企业,常态化收集各类涉企问题,精准掌握企业服务需求。结合企业“法律管家”“公证顾问”机制,融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力量,开展走访调研、调查问卷等活动140余次,分析企业法治体检报告1万余份,归集各类企业法治需求290余项。积极构建多维度法律服务体系,在东台市公证处、大丰区非诉讼中心、中韩(盐城)法律服务产业园设立仲裁院,共调解分流诉讼案件600多件,为中小企业快速化解民商事纠纷提供了新渠道。东台市公证处在全省首创“一站式”招投标公证服务平台,针对招标方自行组织的40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项目和50万元以下的财政资金采购项目,提供规范的开评标场所、专用的不见面交易系统和全方位的公证服务。目前,已有1332个项目登录平台,标的额约8亿元。近日,市局报送的《打造“一站式招投标公证服务平台” 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公证品牌》提名“2023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
三是强化精准帮扶,筑牢依法治企“压舱石”。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在全市增设11个“枫桥盐商”窗口,安排调解员、行业专家、律师驻点,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案件代理等商事纠纷“一站式”集成化解服务。积极推进“法治体检”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织法律服务人员走访小微企业509家,挽回企业经济损失1.75亿元。射阳县司法局打造“援法议事·枫桥驿站”法律服务品牌,形成“驿站吹哨、全员报到”的联防联动化解体系。阜宁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针对滤料产业园企业涉港澳台的业务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通过“公证+律师”一体化法律服务方案,成功为阜宁某土工材料公司追回涉港债权200万元。建湖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针对石油机械产业发展需求,编写《石油机械产业法律服务指引》免费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