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扬州市正式实施文化市场执法领域地方标准——《文化市场分类分级差异化执法规范》,标志着该市在文化市场精细化、规范化监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细化分类分级标准,推动执法精准转型。《文化市场分类分级差异化执法规范》以提升执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结合文化市场经营主体的类型、规模、社会影响力,重点考量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举报投诉等因素,将经营主体划分为低风险(A级执法)、中风险(B级执法)、高风险(C级执法)三级。标准要求执法部门根据分类分级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低风险主体减少检查频次、推行“无事不扰”;对中风险主体开展常规监管;对高风险主体则加大抽查力度,实行重点督导,形成“守信激励、失信严管”的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融合实践经验成果,强化规范引领作用。该标准的制定充分吸纳了扬州市近年来在文化市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执法”等改革中的成熟经验,并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后执法程序,明确信息归档、案后回访、指导服务等环节的操作细则,同时引入信用修复机制,鼓励经营主体主动纠错、提升合规意识,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三是创新动态监管机制,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该标准的实施将有效破解传统执法“一刀切”难题,通过科学分类、动态评级,推动监管资源合理分配,既降低行政成本,又减轻合规企业负担。此外,标准还注重引导行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倒逼文化市场经营者规范经营,为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消费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此项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文化市场执法领域的空白,对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下一步,扬州市将同步构建“预防—执法—服务”全链条监管机制,配套开发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分类分级数据动态更新与执法信息实时共享,推行网络执法、电子取证等非现场执法手段,建立“信用修复直通车”和涉企合规指导机制,打通执法监管前后“一公里”,形成分级分类、闭环治理新范式,确保标准执行的科学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