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围绕“镇合意”服务品牌,把法治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厚植法治文化,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持续增强依法治企能力,全面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
一是政策支持“无微不至”。积极构建法治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惠企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纾困解难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扬帆计划的实施意见》《镇江市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等政策。每两年一次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充分保障市场主体在立法制规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起草、审查涉及企业权益的法规、规章草案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广泛征集、充分考虑市场主体利益诉求,新增10个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
二是执法监管“无事不扰”。创新开展分级分类监管执法试点,在扬中市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税务等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执法试点工作,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同比减少42%,市场主体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出台《镇江市“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涵盖37个市级部门、56个行业领域,压减检查次数498次,压减检查频次52.26%。探索开展行政检查“白名单”试点,除重点监管事项外,原则上采取“触发式”监管及非现场执法,推进落实“综合查一次”制度,“豁免期”制度。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一案一卡”监督制度,2024年以来,各执法单位共发放监督卡2847份。
三是服务保障“无处不在”。打造“百所千人助万企”法律服务品牌,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实现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率、“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对接服务率、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组团服务率、法律顾问单位法治宣传率等“四个率”达100%。常态化举办“惠企镇行·律企对接”法律服务供需见面会,8支“产业链+法律服务团”点对点服务全市27家“四群八链”龙头企业、重点国有企业、重点外资企业、骨干民营企业。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品牌,与塞尔维亚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开启“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服务新模式,年均办理涉外公证3000余件,涵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优化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简化涉企社矫对象外出请假流程,281名矫正对象顺利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四是风险防控“无远弗届”。编发《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投产。提供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全流程法律服务,制发招引合同合法性审核标准,组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法律服务团,2023年至今,为640件招商引资类协议提供法律审核等服务,其中10亿元(1亿美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协议44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法治体检”,2024年以来出具法治体检报告书184份,提出法律意见85条,宣讲法律政策77条。建立企业信用修复府院联动机制,实施“一企一策”,累计为3795家企业修复信用,助力镇江城市信用排名大幅提升,首次跃进全国前20。培育商会人民调解组织数8家,有商会专兼职调解员81名,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11家,2024年至今调处合同纠纷585件,生产经营纠纷117件,消费纠纷1601件。建立“万所联万会”律所商会合作机制,对接商会超过80家,成功调处各类涉企矛盾纠纷1500余件,其中涉及人身死亡和群体性纠纷的重大矛盾纠纷10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