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司法日|走进直播室,带您了解这些事
时间:2021-04-09  浏览次数:






       今天是江苏省第七届“4·8司法日”,江苏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赵庭朴走进江苏新闻广播直播室,介绍省司法厅的工作与职能、去年司法行政惠民实事的工作成效,发布今年的江苏司法行政十大惠民实事。

    法律援助降门槛、扩范围,服务对象涉及更多人群南京的听众曹先生咨询称:我的叔叔是一名快递员,前段时间,他和所在的快递公司发生劳动纠纷,想请律师打官司,想问一下,像我叔叔这种情况,能申请法律援助吗?如果可以的话,又该如何申请?

    省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李凤友回应说,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是法律援助的重点服务对象,对于这类人员发生的劳动纠纷,尤其是劳动报酬、工伤类的,是免于经济状况审查的。初步判断,这位听众的叔叔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拨打12348电话或者直接到公司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受疫情影响,去年以来部分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生意一直不太乐观,他们是否也纳入到法律援助的范围呢?

    对此,李凤友表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我省有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10个设区市将困难标准调整至最低工资,将因疫致贫返贫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高龄、孤寡、失能失独老人,困境儿童、重病重残等群体,以及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赔偿等事项,全部免予经济状况审查。

    公共法律服务全天候、全覆盖,司法行政护航你我他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省司法厅开展了“公共法律服务五进”活动。

    赵庭朴介绍说,“公共法律服务五进”包括进网格、进园区、进项目、进乡村、进家庭。同时,省司法厅还推行“网格+调解”“网格+律师”等服务机制,为全省2万多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园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进驻全覆盖。

    此外,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把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有效融合,形成了“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

    纠纷调解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赵庭朴表示,司法行政部门长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律师调解等七种纠纷解决方式,构建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非诉纠纷综合化解中心,探索建立“分级诊疗”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了“老兵调解”“婚姻家庭调解室”等品牌。

    在刑罚执行一体化方面,目前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高中低梯度配置现代监狱体系,健全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及实施办法,深化“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安置帮教改革,全省监狱戒毒场所持续安全稳定,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保持全国较低水平。 

    司法行政持续推进,司法行政惠民显成效

    2020年,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顺利组建;设立了“中国(江苏)自贸区仲裁院”;制定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发展规划;推出了远程视频公证平台等等,这些都是省司法厅为老百姓提供的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赵庭朴表示,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好法治惠民工作,继续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省司法厅决定今年继续在全省组织实施江苏司法行政十项惠民实事。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