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淮上枫桥”模式搭建14类热点纠纷化解快速路
时间:2025-05-09  浏览次数: 204

58日上午,淮安市“淮上枫桥14+3”多元解纷工作启动仪式在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近年来,淮安市司法局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深化“枫桥经验”淮安实践,创新打造“淮上枫桥”多元解纷模式,建立金融、物业等14类重热点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健全人民调解与公证、仲裁、复议3种手段联动共治机制,多元解纷工作成效显现。

一是健全工作网络,由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织密联调联解网络,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立健全市级层面发挥枢纽作用、县区层面强化平台建设、镇街层面推动共治共建、村居层面开展无讼创建的四级多元解纷网络,建成相关组织1699个。打造行业横向联动网络,围绕涉非公企业、金融、保险、物业、医疗、家事、道交、涉台、劳动、消费者权益、涉旅、涉建设工程、行政、知识产权14大领域,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全市建成有关组织105个。建立非诉解纷社会协同网格,机制化完善诉非对接机制,进一步加大公证与诉讼、复议与诉讼对接力度,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今年来通过已通过公证、复议渠道对接受理金融纠纷、行政纠纷等重点案件500余起。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由机动化向机制化转变。建立前置引导机制,全面设立诉前分流岗,对进入法院的民事案件,对符合调解前置程序的民事案件,积极引导调解处置,形成“调解在前、诉讼断后”的工作布局,今年来已前置引导1359起案件进入调解机制。建立“三所一庭联动”机制,打造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及所辖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镇街社区联动工作模式,开展风险研判,形成风险联合排查、纠纷联动化解、法治联手宣讲的“三联”工作机制,今年来排查化解纠纷1400余起,开展宣讲活动11场次。建立“示范裁判+类案调解”制度,推行“示范裁判+类案调解”机制,选取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作为示范,先行审理、裁判,发挥生效裁判的示范作用;遴选符合审理要求、调处过程合法、社会影响较好的调解案件,编撰案例公开发布,实现“处置一案、化解一片”的良好效果,今年来已发布相关案例11起。

三是健全工作规范,由松散化向规范化转变。规范平台建设,明确有机制、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的“四有”建设要求,在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立14类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平均每案为群众节省1个工作日。规范人员配备,优先从退休法官等政法单位退休干警中遴选人民调解员,以民事一审年度案件总量为界,科学界定调解员最低配备人数,全市现有调解员52名;遴选22名优秀退休法官、政法干警担任“淮上枫桥14+3”特邀调解员,并由淮安市人民调解协会聘为市调解专家,为全市工作提供智力支撑。规范线上对接,加强“苏解纷”及淮安“一码解纷”(微解纷)线上平台管理,确保线上对接数据、录入信息流程规范、内容准确。探索完善“线上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功能,为群众提供高效、规范的线上司法确认渠道,今年来通过线上流转案件2975起,符合司法确认条件的纠纷100%引导通过线上申请。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