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一周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中央政法委、中央改革办、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法学界专家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负责人参加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景汉朝出席会议并讲话。海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顾国标参会并发言。
作为基层政府的唯一代表,海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顾国标作了介绍发言。自2015年5月1日全国法院启动实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海安紧紧抓住作为江苏省首批立案登记制改革试点单位契机,大力加强法治建设,全力推进依法行政,使立案登记顺应了潮流,深入了人心,尊重了法律,筑牢了底线,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全力建设法治型政府。通过学法述法、法制培训、效能监督、加大依法行政考核权重等方式,着力增强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促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近两年,县政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每年均在30件左右,均依法作出决定。二是全力构建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大调解中心及其13个专业调处机构的优势,前移工作关口,有效化解存在矛盾和问题。去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纠纷争议8340件,化解7967件。三是全力深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在全国率先倡导、推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4任县长出庭应诉,被誉为“海安样本、南通现象、江苏经验”。2011年江苏省专门在海安召开工作现场会,最高院江必新副院长莅临会议讲话。该项制度获评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海安法治创建获全国先进,普法工作全国四连冠。海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在全国形成了较好较大影响。同时,该县政府按照立案登记等司法制度改革要求,在人、财、物、信息化等软硬件配套上,积极支持法院建设,及时有效保障了司法改革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与会领导、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对海安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诉讼出庭应诉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