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关于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
时间:2018-07-06  浏览次数: 1128

一、关于30.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于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成率达45%充分发挥省法宣办协调指导督查功能,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主体责任,将“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实践”列入《2018年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纳入省法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2018年度联动事项。3月底召开全省法治宣传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十九大“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要求,部署实施基层法治创建升级行动,确保基层法治建设持续深入、扎实有效。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教育厅、环保厅、交通厅等部门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建设绿色村居”行动,配套制定项目分解及推进计划表,以村居环境整治、农药化肥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为重点,大力推广“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法治道德银行”经验做法,全面推行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精准推送相关法律法规,各地组织德法大讲堂、法治文艺巡演、以案释法基层行等4万多场次。在市、县两轮自查的基础上,3月份联合省依法治省办、省民政厅等部门对1024个第十三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单位进行了抽查考核,目前,正会商相关部门联合会签。

关于印发《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指南》,强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制定下发《关于印发<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南>的通知》(司办201825号),明确了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求、功能设置、人员要求、服务要求和管理要求,为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了规范依据。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运行管理,将法律顾问微信群二维码和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在各村组和社区楼栋公示,提供精准服务。推广无锡惠山区经验做法,在东海县、太仓市、扬中市等地推广应用微信群智能客服机器人,建立微信群与智能管理大平台业务系统对接机制,实现法律资讯智能推送、一般问题智能解答、敏感信息智能预警、服务数据智能分析,为广大群众提供贴身、贴心、“不走”的服务。

关于“上线运行12348江苏法网2.0版”。部署建设省市两级12348法网,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服务资源,打通司法行政所有的业务和管理系统,打造跨业务、多种类的法律服务套餐,目前已正式上网运行,初步实现了“一站登录、全网漫游、24小时服务”。制定下发《12348江苏法网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分工、受理分办、核实回访、监督考核等具体工作办法,推动规范化管理。群众在12348江苏法网提出的所有诉求转化为工单,在工作管理平台上进行指派和流转,同时12348法网上的所有服务数据第一时间汇聚到管理平台,实现“外网服务、内网管理”,对不同服务产品的服务次数、服务类型、服务时长、服务评价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服务针对性显著增强。2018年上半年,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累计接听群众来电210533人次,接通率96.84%,整体满意度98.85%12348江苏法网共解答群众法律留言咨询6111件,平均回复时长为8.78分钟,满意度93.44%。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机器人自助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智慧小司”已经自助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7221例,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优化了服务质量,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

关于“推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全覆盖”。分别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联合下发通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派驻值班律师,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提供法律意见等法律帮助,并就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场所设置、各部门职责、沟通协作机制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全覆盖。目前,全省共建成值班律师法律援助工作站192个,其中派驻看守所80家,派驻人民法院112, 实现实体站点建设100%覆盖,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强值班律师队伍建设,综合考虑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业务能力、执业年限等因素,严格社会律师的准入条件,建立值班律师名册,积极开展对值班律师职责、服务内容、执业纪律、刑事诉讼法律知识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值班律师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值班律师工作监督管理,规范台账制度,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检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将值班律师履责情况纳入律师年度考核及律师诚信服务记录,对值班律师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运行质效。上半年,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律师共解答咨询69543人(次),其中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4820人(次),转交法律援助申请4133件。

二、关于72.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关于“制定《关于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增50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按照“文化建设高质量”的要求,将“厚植底蕴内涵,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今年法治宣传工作重要任务,在全省法治宣传工作会议上专门部署,着力推动法治文化与党政中心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域文化、基层社会治理、群众生产生活、现代传媒的“深度融合”。在今年司法部举办的深圳法治文化建设论坛上,我省专门作了法治文化“六个融合”的经验介绍,得到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关于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在更高层面推动全省法治文化建设提供科学规范的政策引领。出台实施《关于加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实施办法》,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矩阵作用,广泛推送法治文化系列产品。今年以来,仅法润江苏普法平台就发布法治文化类稿件736篇,展示法治景观305个,播放法治动漫、微电影等224部,制作宪法宣传、德法同行等7个宣传专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坚持将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作为带动法治文化整体推进的有效抓手,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对第六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核,确定命名南京市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基地、无锡市禁毒教育馆、丰县王文彬法治庭院等96个示范点,全省已建有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568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三、关于“第85.着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关于“制定《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派驻式’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先后赴无锡、镇江等地区,就各地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等进行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围绕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主动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并将其列入司法行政201810大惠民举措。目前,全省已设立环境污染纠纷人民调解组织89个,上半年调解环境污染纠纷2149件。加强与省公安厅的协调配合,着力规范派出所“派驻式”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共同组织开展调研和督查,在总结基层做法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队伍建设的意见》初稿。

关于“在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普遍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和律师工作站”。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律师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律师调解工作原则、工作模式、律师调解员队伍、调解案件范围、工作程序要求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为律师调解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指导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律师调解工作室,指导各级律师协会积极与民政部门协调对接,以律师协会为依托建立民商事调解中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工作室截止6月底,全省共有76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2家律师事务所设立了调解工作室(中心),省律师协会及盐城、镇江、无锡、扬州、泰州、徐州、连云港等7个市律师协会建立了民商事调解中心,初步搭建起了律师调解的三级工作平台。加强律师调解员队伍建设,省律师协会及7个设区市律师协会已经会同人民法院建立了律师调解员名册,全省入册律师数量达到528名,律师调解员名册信息公示公开,方便当事人查询选择。今年以来,经律师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525件,律师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优势作用初步显现。

关于“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全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在全省部署开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与省信访局共同制定下发《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暨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层层分解任务,并对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探索推进“互联网+”人民调解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智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智慧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措施,积极推进“智慧调解”平台建设。加大“调解小助手”在基层的推广应用,指导各地开展网络调解、视频调解、微信调解等多种便民、利民调解方式,进一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围绕元旦、春节及“两会”等重要节点,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预防和调解。上半年,全省共调解矛盾纠纷420479 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7834件,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