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所守正创新推进戒毒新方法落地见效
时间:2022-07-11  浏览次数:

根据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关于下达第一批戒毒新方法应用与推广项目的通知》要求,正念防复发技术作为第一批戒毒新方法已在女所应用推广。为促使优质戒治项目落地见效,女所综合施策,探索出一套规范的正念防复发训练运行机制,帮助戒毒人员疏导负性情绪,增强戒毒动机,掌握戒毒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同向发力,戒治方法“融合有道”。一是激发正念的“艺术创造力”。将正念防复吸训练与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巧妙结合,开设“直觉的艺术”正念绘画、“如何书写情绪”正念书写、“觉察我的声音”正念声音等团体正念“早修课”,结合曼陀罗、折纸、编织手绳、制作脸谱等艺术形式,以个体为单位开展“心手相连”正念练习,帮助戒毒人员获得正念认知“初体验”,实现“正念+艺术”双重疗愈。二是获取正念的“运动专注力”。结合戒毒人员不同时期生理、心理特征,分阶段、分层级制定“正念运动处方”。生理脱毒期开展正念行走、正念伸展运动等体能消耗少、运动强度低的“正念+适应性运动”练习,教育适应期开展正念广播操、正念慢跑等低强度“正念+轻量性运动”练习,康复指导期开展正念瑜伽、正念养生功、正念跳绳、正念健身操等中高强度“正念+技巧型运动”练习,回归指导期开展正念舞蹈、正念广场舞等“正念+自主性运动”练习,引导戒毒人员在运动的身体中安定意念,调整身心状态。三是发掘正念的“进食自知力”。组织戒毒人员开展正念葡萄干、正念核桃、正念花茶等“与食物做朋友”正念练习,灵活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感官感受食物的气息、味道和口感,觉察进食过程中身体内在的、生理性的变化,了解“饥饿感”和“饱腹感”的界限,把握进食尺度,培养“食欲控制力”,教导戒毒人员善于觉察生活中的诱惑,对内在情绪性冲动形成“无应答反应”。 

落实做细,抑瘾训练“实施有道”。一是打造“十二周正念防复吸之旅”。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团队,制定下发《“女性戒毒人员正念防复吸之旅”民警指导手册》,以周为节点,以“自动导航”“回到当下”“关注自我”“加强觉察”“密集正念”为主题,设计创编十二周正念练习方案,精化细化参训人员筛选要点、干预流程及时间、主题活动操作方法、干预效果评估分析等项目“关键点”,为实现“有效正念”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捕捉“沉浸式训练时空条件”。紧贴“4+1+1+1”教育戒治模式,利用每周教育日、康复训练日、休息日等时间开展一次正念团体辅导、两次小班化自主练习。活用每日晚间学习时间,指导戒毒人员使用椅子、沙发、床铺、瑜伽垫等材料,在宿舍、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安静空间,开展“一分钟解压冥想”“五分钟觉察呼吸”“一刻钟正念静坐”等“迷你正念练习”,为戒毒人员创造不拘于时间空间的每一个“正念时刻”。三是展开“多维康复效果评估”。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对干预情况实施前测、间测、中测、后测、追踪测等五次测试,从负性情绪、戒毒意志力、复吸倾向、自我接纳、自我控制力、复原力、社会支持等十一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估。在首批十二周正念防复吸训练课程中,超九成戒毒人员直观感受到自身正念特质得到提升,超八成戒毒人员自觉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近七成戒毒人员情绪控制能力、觉察能力得到提升,近六成戒毒人员负性情绪及渴求呈现下降趋势。      

知行合一,业务能力“提升有道”。一是做一名学识渊博的“正念探究者”。结合正念训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组织民警分批次、小单元参加入门理论“串讲”、训练方法“精讲”、实操技能“泛讲”等专题培训活动。鼓励民警利用闲暇时间“加油充电”,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看视频课程、分析典型案例等形式,细琢正念内涵,深探训练技巧,不断拓宽知识广度,强化技术深度,提升专业高度,突破业务瓶颈。二是做一名活学善用的“正念实践者”。鼓励民警在生活中不分场景、不受时空限制自主练习正念,回归自身感知,创建身心链接,不断培育个人“正念特质”,扎实正念“基本功”。吸纳心理学、体育学、中医学等多学科专业民警,组建所级项目团队,研发“1+x”正念训练方案,发挥自身专业所长,走宽走深正念之路,在实践中继承与创新。三是做一名内心富足的“正念引导者”。紧扣“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思路,培养民警成为“内修外练”的正念训练师,对内“将正念思想融入戒毒教育”,面对戒毒人员时,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理解,仁慈而温和、不加评判地对待不同个体,拉近情感距离,共克戒毒难题。对外“坚定而自信地传播正念文化”,联合监所单位、后续照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构建实践共同体,针对涉毒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等不同群体,总结、提炼戒毒场所成熟经验,创新、重构正念技术应用思路,形成符合不同康复需求的女所特色方案,让“正念思维力”在实践中裂变,实现“一体两翼,尽展其才”。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