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镇江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召开涉外法治工作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公布10件典型案例,总结涉外法治工作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公布包括镇江“6·03”提供变造、伪造出入境证件案,“633”走出涉外法治惠企新路径,涉外“公证+认证”一站式服务、镇江公证减证便民再提速,镇江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标侵权案在内的10件典型案例。新华日报、镇江日报、镇江电视台、金山网等媒体参加发布会并展开报道。
近年来,镇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涉外法治体系、提升涉外法治能力,切实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一是强化建章立制,不断优化涉外法治工作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诉讼与仲裁衔接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试行)》《关于建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细则》,完善诉讼+调解、诉讼+仲裁等涉外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涉外矛盾就地化解、源头化解。每季度举办外经企业沙龙活动,针对企业投资动态、风险防范、政策支持、安全生产等问题精准服务、答疑解惑,促进成员单位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打造全市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联合体”。制定以“633联动模式”为主体的《镇江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联动工作机制》,让在镇外资企业都能享受到“安全直达”审批联动服务。在塞尔维亚成立全市首个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并实体化运行,市律协代表团与塞尔维亚合作律师事务所律师多次双向交流,服务保障中资企业“走出去”及境外投资“引进来”。二是强化协同作战,不断汇聚涉外法治工作合力。公安、卫生、文旅、交通、住建、银行等13个部门同频共振,点对点问需涉外人才54人次,开展法律援助、语言文化等社会融入服务3200余人次,推出水电燃气、公共出行等领域创新便利化举措5项,保障外籍人才“住、行、消、金、保”全领域享受便利。充分发挥江浙沪皖出入境管理部门协作配合优势,在长三角区域开展口岸签证代转业务,邀请外商入境10余人次,促成商业订单亿元。市贸促会和京口法院签署外向型企业商事法律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外向型企业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贸促系统在处理涉外商事纠纷中的独特优势,获得企业一致好评。三是强化补短创优,不断夯实涉外法治服务保障。打造口岸签证“一步办”、出海抢单“上门办”等“镇境通2.0——十事境办”服务品牌。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为出国(境)参加培训交流日期临近等6类急事急办情形实行“365×24”小时无休办,全面升级更新出入境智能设备和办事平台。创新打造毗邻学校、集公安高频民生服务事项于一体的江苏大学双语警务室,为2100名外籍留学生营造更加安心求学、舒心生活的社会融入环境,今年以来,外籍留学生被诈骗警情同比下降22%。积极推动“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工作,通过线上系统推送和线下材料流转相结合实现公证+认证的“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以“部门跑”“材料跑”“数据跑”代替“当事人跑”,大大减轻当事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