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聚焦事前制度防范、事中动态监管、事后维权救济三个关键环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建全覆盖、全链条的权益保障体系。
一是聚焦事前制度规范,筑牢防范“安全网”。在县总工会法律服务团中创新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专业组,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援助、争议调解等法律服务功能于一体,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主动对接美团、滴滴等平台企业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围绕新业态劳动用工中的企业用工责任、劳动关系认定、劳动报酬保障、多平台就业等风险点进行合规指导,鼓励企业依法合规制定规章制度,做好企业内部风险防范。强化平台以案释法工作力度,通过“法润如东”“896司法行政热线”“普法进行时”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以案释法,定期发布典型案例。
二是聚焦事中动态监管,扎紧制度“铁篱笆”。联合县劳动监察部门对新业态新领域中重点企业进行用工检查,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合理确定劳动报酬、建立内部劳动纠纷化解机制等,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严格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要求,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指导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制定新业态新就业领域免罚轻罚清单。支持用人单位依法依规灵活用工,指导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对新业态企业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指导执法部门运用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强化平台企业用工自我规制和合规经营,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与企业发展利益的平衡。
三是聚焦事后维权救济,撑起权益“保护伞”。会同工会、行业协会等职能部门,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平台,实现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开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窗口,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推动建立“法律援助+调解”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重点关注职业伤害、工作时长等与新就业形态平台用工密切相关问题,积极稳妥地做好纠纷化解,实现法律援助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咨询、申请、调解、仲裁、诉讼“五位一体”无缝衔接。今年以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共承办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案件28件,帮助职工追回欠薪或赔偿款1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