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总要求,探索建立“融驿解”三级矛调中心(工作站),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一是高起点建设“融驿解”县级矛调中心。遵循“能进则进、应进全进”原则,创新打造“7+2+N”模式,即整合市非诉服务中心等7家中心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劳动保障监察大队2家关键机构,形成整体成建制(或团队)入驻格局。同时,广泛吸纳多部门以常驻、轮驻或随叫随驻形式参与,并引入医疗、道路交通、婚姻家庭、商事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以及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机构、平安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入驻一站式矛调中心。高邮市矛调中心着力打造“一大门进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窗口服务,真正形成“全流程公开、全要素联动、全方位协调”服务体系。自揭牌成立运行以来,群众诉求1小时受理、办理率100%,就地化解纠纷90%以上,实现“难事不出市”。
二是强规范建设“融驿解”镇级矛调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聚合,打造镇级“3+N+X”多网融合矛调团队。“3”即司法所、社会治理局、社会事业局团队;“N”涵盖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及基层政法力量如派出所、法庭等;“X”汇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平安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实施“日布置、周例会、半月排查、月通报”管理机制,通过点线面相结合,构建镇域风险隐患联治、重点人员联管、突发事件联处、数据资源联通、业务工作联动的统一指挥调度网。镇级中心运行以来,全市13个乡镇(园区)共受理群众来访349批次,会商会办484件次,累计化解321件,化解率80%以上,实现“大事不出镇”。
三是全覆盖建设“融驿解”村级矛调工作站。按照“一个窗口、一个调解室、一名专职调解员、一支调解队伍、一套制度、一本台帐”的“六个一”标准要求,构建“1+N”多平台跨领域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即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接待窗口、调解室,汇聚专兼职调解员、网格员、微网格员、楼栋长、新乡贤、驻村干警、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和“五老”人员、平安志愿者、调解组织等基层政法力量,为群众提供更为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公共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其“人熟、理熟、地熟”优势,开展入户走访、网格排查、民意搜集、法律咨询、来访接待、矛盾化解、流程衔接等工作,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构建起“家门口”矛盾调解服务圈,实现“小事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