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及行政执法监督等职能优势,聚焦农村秸秆焚烧、破坏耕地、非法捕捞等堵点问题,寓教于行,防微杜渐,强化监管,持续提升农村生态“靓丽颜值”。
一是“普惠式”宣教,广而告之,寓教于行。针对“三夏”期间容易发生的焚烧秸秆问题,对秸秆焚烧涉及法律知识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宣传讲解,让村民深刻认识到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火灾隐患与破坏土地等危害;户外宣传屏滚动播放《知“耕”知“地”守红线》宣传短片,并充分利用法润栖霞微信公众号、各村(社区)微信、QQ工作群等平台,转发关于耕地保护宣传报道,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护耕地;结合下沉防汛工作,法治宣传员走进八卦洲、龙潭街道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答疑,引导群众珍惜自然资源,严禁破坏耕地。将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作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具体举措,采取包区包片、入户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执法人员与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结对子”活动,将其培育成生态保护的“带头人”“模范者”。
二是“滴管式”培育,尽职尽责,防微杜渐。依托政法网格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对“三夏”生产期间焚烧秸秆、使用禁止农药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垂钓捕鱼等违法违规行为,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加大排查力度,做到普调结合,调援互动,严防矛盾外溢上行;借助涉农调解组织及调解员人地两熟、广接地气优势,对土地租种、农机使用、污水排放等涉及生态保护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引导群众首选非诉讼方式予以解决,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农村农民解答生态保护领域的疑难法律问题,讲解涉农案例,宣传惠农政策,破除“抓几只鸟雀吃吃很正常”“长江鱼类繁殖快,垂钓捕捞没有问题”等错误观念;立足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对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作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农资产品监管,切实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和安全。
三是“保姆式”治理,协同配合,强化监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配合区公安分局、经开区公安分局、长航公安南京分局、水上公安分局积极办理破坏渔业资源类案件。签署《关于办理毁坏林木类案件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等文件,共建毁林案件生态公益恢复基地,对毁林案件当事者有很强的教育效果,对林业保护工作进行有力宣传,有效促进林业资源生态修复;与区检察院共建长江公益护渔岗,对造成长江生态环境破坏构成犯罪,情节较轻的,但因家境贫困无力进行经济赔偿的案件当事者,通过专业护渔员的指导带领共同开展公益护渔活动,以公益劳动方式代偿长江生态修复,增强对禁渔护渔意义的认识,提升长江生态保护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