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推进“四大工程”化解新能源产业链纠纷
时间:2025-03-04  浏览次数: 135

今年以来,如东县司法局探索推进“四大工程”,将调解职能引入风电、LNG等新能源产业链海上治理网格,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是推进调解队伍“融合聚智”工程。整合基层调解力量,构建“法律明白人”三阶培训机制,组织开展专项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矛盾纠纷调处技巧的培训,提升专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队伍素养,筑牢非诉解纷人才基础。联合如东海事处、县发改委等部门,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产业政策等对调解团队开展辅导,提高调解员政策理论水平。依托市人民调解协会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调解员典型案例评估、典型案例“以奖代补”评审等工作,深化调解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动调解组织向知识产权、劳动争议、消费、金融等领域拓展。

二是推进调解服务“体检聚效”工程。组建调解服务团队走访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征集法治需求,建立服务名录库。加强与“链长制”牵头部门沟通对接,通过开展法治体检、法律顾问服务等形式,深入风电设备生产、安装、测试、维护等上下游企业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审改等服务。为企业管理人员集中开设普法讲座,围绕清收债权、劳动用工、公司治理等问题,成立产业链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小组和审核小组,为企业提供靶向指导。加强跟踪管理,采用“线上+线下”服务方式,及时开展回访工作,助力企业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三是推进涉外调解“创新聚力”工程。组织涉外法律服务团深入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开展服务,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法律风险防范等专题进行辅导,为链上企业提供精准风险提示和切实可行的防范建议。对新能源企业对外经贸活动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联合开展针对性研究,提供企业出口、境外经营、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法律服务,提升企业防控运营风险能力。选派律师组成专业国际商事矛盾纠纷化解团队,有机衔接诉讼、仲裁、调解等环节,解答并协助企业处理涵盖国际经贸争议和纠纷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涉外仲裁调解服务等问题。

四是推进非诉服务“全域聚能”工程。以“业务+财务”省市共建创新项目为指引,升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办公场所,构建“枫桥经验”知识馆,在沿海村居孵化6家“海上红枫桥”服务驿站,打造江苏沿海海域综合治理创新样板区。引入“调解+公证+仲裁”非诉纠纷解决模式,根据当事人申请,为协议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开设专项仲裁通道,确保调解协议按期履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开辟线上纠纷调处、线上法律服务等线上服务通道,推进品牌服务实现“矛盾调处、风险堵漏、靠前服务”三级跃升。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