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建立三维体系推进长江大保护(图)
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 109


四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南通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为统领,创新构建“法治宣传+文化熏陶+协同治理”三维体系,守护好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法治屏障。

一是织密协同网络,布局长江保护普法一盘棋。2021年以来,南通市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纳入“八五”普法规划普法重点内容,每年发布职能部门长江保护普法责任清单和联动事项,以“普法责任制”为牵引,加强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共同做好长江大保护普法工作。南通市司法局与法院、检察院、长航公安等部门加强协同联动,每年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集中宣传活动。市、县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作用,结合具体案例讲深讲透法律道理,有效扩大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针对“关键少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纳入各级党委(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组织相关领导干部观看长江大保护警示教育片。针对“关键时期”,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共护母亲河”“法护长江绿 童心绘未来”等法治实践活动340余场次。针对“关键群体”,面向沿江企业,开启涉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法律事务“绿色通道”,开展“企暖花开·春风行动”,深入沿江企业提供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提出环保风险防控建议320余件。

二是激活文化基因,绘就长江法治文化新画卷。近年来,南通市按照“全线一盘棋、区域有特色”的思路,推动法治元素融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特色示范段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与城乡发展协调、与生态环境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互补的沿江法治文化景观集群。目前,南通市环境保护教育馆、海门区张謇法治文化园以及如皋市、通州区、开发区沿江法治文化阵地等区域特色阵地逐步串联成链,长江法治文化旅游体验线渐成体系,长江法治文化不断鲜活立体。将“法”字造型与江豚形象深度融合,开发护江普法动漫形象江小豚,以此形象定制的钥匙扣、书签等普法产品以及制作的《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守护江豚的美丽家园》等动漫微视频深受喜爱、深入人心。在“法治号”地铁专列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宣传主题车厢;全市340余个公交站台,视频终端滚动播放着长江保护宣传标语、《长江大保护,我们一起行动》等公益广告;“同住长江尾 共护长江美”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定期安排,长江保护法治文化随处可见、随手可触。

三是汇聚多元力量,构建长江共同治理综合体。依托基层治理力量,融入长江保护相关要求,增强全社会保护长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发挥乡村振兴先行村建设的“杠杆效应”,以村居环境整治、化肥农药减量、垃圾倾倒分类等为重点,将长江保护要求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构建“社区讲堂+企业宣讲+校园课堂+渔政码头”立体覆盖的多元课堂,定期向基层群众宣传生态文明、法治护江等知识250余场次。因地制宜打造“江边讲习站”“理论巴士”等宣传品牌,成立沿江专属网格志愿服务队、青年护江队、退役军人红色志愿先锋服务队、江豚保护志愿联盟,培育江畔“乡音土语”,激活法治护江宣传细胞,示范引领群众共同保护长江。融合崇川区市场监管局港开分局、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南通派出所、“银发护江”公益团队等8家单位资源,合力推出“红‘兴’守护”项目,将定期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净水护水、沿江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把长江大保护的主题向更多群众推广。作为法护长江“命运共同体”的“守护江之尾普法联盟”,现已发展联盟成员300余人。启东,守护江海美丽岸线的净滩志愿者,连续8年组织清理江海岸线垃圾超300吨。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