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000422/2023-00034 | 分 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依法治省,行政立法,法律服务,普法宣传 其他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司法厅 | 发文日期 | 2023-06-01 |
标 题 |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5029号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苏司办〔2023〕72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 | 有效 |
高军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乡村‘两委’法治素养,深化法治乡村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经认真研究,我们感到,您的建议对进一步加强乡村“两委”干部法治教育,全面提升乡村“两委”法治素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司法厅会同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出台《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始终把提升乡村“两委”法治素养作为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完善乡村“两委”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提高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作为全省“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发挥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的作用,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评议工作,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年度工作报告制度,探索完善立法、执法、司法等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制度,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组织部门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对包括法治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全省57.4万名基层“两委”班子成员全覆盖完成培训任务。二是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指导苏州在全国首批试点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分层分类实施“头雁工程”“中坚工程”“赋能工程”“强基工程”,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推动全社会法治素养不断提升。太仓市围绕乡村“两委”法治素养“强基工程”试点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精准施策、按需定制”的实践路径,从着力提升“两委”尊法学法整体水平、着力夯实述法用法制度体系、着力健全依法办事激励保障等方面,梳理明确27个子项目,开发试行乡村“两委”法治素养提升管理系统,为全省全面提升乡村“两委”法治素养探索新样板、新模式。三是持续深化法润村居行动。联动宣传、农业农村、文旅、广电等部门,在全省开展“送法进乡村”“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情暖三农·送法下乡”“普法助民村居行”“法治服务农民丰收节”“法治文化基层行”“民法典进农村”等一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连续17年举办不同主题的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常态化开展乡村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巡演,推动普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2022年,全省开展涉农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1.2万余场,张贴横幅海报6万余张(条),展播微视频、公益广告1000余部,发放普法资料500余万份。四是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把乡村“两委”法治素养、法治行为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指标,强化刚性约束,加强动态管理,提升创建质效,全省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12个,省级创建率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组织部门强化乡村“两委”建设,完成全省乡村“两委”换届,将综合素质高、法治观念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选出来、用起来,同时推进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建立村书记分级准入、梯次晋升、精准培育、差异激励、动态管理“五大体系”,形成有序递进、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司法行政部门出台《关于在全省农村培育“法律明白人”的实施意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规范指引》,编印《江苏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读本》;农业农村部门出台《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累计培育21万余名村居“法律明白人”、1.8万户学法用法示范户,有效打通法治惠民服务“最后一米”。
提升乡村“两委”法治素养、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照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省司法厅将继续会同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推广试点经验,提升法治素养。组织“提升全民普法工作质效、筑牢法治建设社会根基”专题调研,指导苏州市进一步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推动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太仓市构筑乡村“两委”法治素养提升制度体系、网络体系、工作体系的经验做法,制定《江苏省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江苏省公民法治素养发展报告》,在全省推开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开展法治江苏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实施中期评估和“八五”普法规划中期评估,推动农村法治宣传特别乡村“两委”法治教育落地落实。
二是加强涉农立法,强化制度供给。突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前瞻性、操作性,重点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加快推进《江苏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农业农村领域立法,严格落实立法调研论证、风险评估和立法前评估与立法后评估等程序规定,切实提高立法质量,为乡村“两委”处理解决涉农事务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三是加强农村普法,浓厚法治氛围。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制度,联动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化乡村“两委”干部法治培训和法治教育,持续增强乡村“两委”法治意识。利用乡村现有文化设施,推进法治广场、长廊、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强点扩面,为乡村“两委”和基层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和农贸会、庙会、各类集市等,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组织编写、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四是坚持普惠均等,优化法律服务。实施“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专项行动”,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基础建设,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推动县级司法局和乡镇司法所重心下移、关口前置。新增建设5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深入摸排农村环境保护、土地确权流转、留守特殊人群帮扶以及农机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种子农药饲料采购等农民需求,扩大农村法律援助范围,降低农村法律援助门槛,增强法律援助普惠性便捷性。开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专项行动,完善调处网络,健全调处体系,加大“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推广力度,开展“万名调解员进网格、进万家”活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是推进乡村治理,筑牢法治根基。坚持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标杆引领,加强国家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监督考核和日常指导,发挥“四议两公开”“五民主三公开”“小微权力清单”“村民议事平台”功能效用,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质效,深入开展“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专项行动和“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法”活动,研发上线“法律明白人”学习平台,精准推送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和“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推动城乡社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法治兴则乡村兴。法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具有“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衷心感谢您对基层依法治理、乡村法治建设的关心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此项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司法厅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