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南京市司法局印发《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经专题调研发现,当前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供应与需求存在不匹配矛盾,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基层治理的深度和广度还需拓展。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在我市的实践成果,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一是深化民生领域服务供给。推动法律顾问将线上线下服务与居民动态需求相结合,重点加强房产物业、环境治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家庭矛盾等民生领域法律咨询和服务保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难题。畅通上下信息对接渠道,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扎根基层的优势,在服务过程搜集群众普遍要求强烈、基层难以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报《社情民意信息》。推进法律顾问主动下沉服务,建立与村(社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大工程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村(社区)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事项合法性审查、村规民约制定和修改,为村(社区)自治管理提供法律咨询和讲座。
二是协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发挥法律顾问专业特长,协助做好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广泛参与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专业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街道、村(社区)探索开展法律顾问参与诉源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基层一站式矛盾调解中的法律专业作用,协助基层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三是强化上下联动宣传培训。联合市律协村(社区)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和诉源治理委员会制作法治讲座课件和法治宣传产品,村(社区)法律顾问利用每季度法治讲座和法润民生群进行宣讲,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落实以区局(江北新区综治局)为主的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至少开展一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案例评析、网上学习等灵活生动的形式,重点从矛盾调解基本技能、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技巧、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等方面开展业务培训,增强村(社区)法律顾问的责任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四是优化法律顾问考核方式。坚持“谁使用、谁考核”的原则,加大村(社区)“两委”和被服务群众打分考核权重,由村(社区)对其使用的法律顾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法律顾问费用发放和续聘的依据。各区司法局对辖区内法律顾问履职情况和服务质量开展监督检查,区局经费补贴、奖励可与监督检查结果挂钩。联动多渠道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深入挖掘法律顾问参与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对服务突出、成效显著的村(社区)法律顾问予以表彰和嘉奖,不断调动法律顾问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