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司法局“三力驱动”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图)
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 343


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优化援法议事机制,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完善居民自治、化解群众诉求等方式,更好地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保障民生,以扎实的治理成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提升社会治理“内生力”。深化“党建+”模式,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打造“司想红”“山水红盟”“南风红盟”“C湖红盟”等党建品牌,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法中心户”,将组织根系延展深扎到治理末梢、联系覆盖到千家万户。将红色党建元素与法治元素相融合,打造宪法公园、民法典公园、农业法治文化园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带(长廊)。此外,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南新Service”党建品牌,组建南夏墅街道“南新蜂享联盟”,利用街道工会、团工委、派出所、网格中心等资源,不断细化和完善新就业群体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需求清单等“三张清单”,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合力,共同推动基层治理。

二是完善居民自治,提升社会治理“融合力”。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以现有的“民生茶社”群众自治平台为前哨,持续开展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畅通群众意见表达渠道,让群众的治理“金点子”成为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金钥匙”;以援法议事为主线,加强公共事务决策、实施、管理中的法治参与,比如:征地拆迁、物业管理、劳资关系、交通事故、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和焦点问题,群众在自然而然的喝茶聊天中讲出来,并谈谈看法,找找疑难杂症。同时,广泛吸纳老党员、老军人、新乡贤以及驻村律师、驻村镇干部、网格员等不同群体参与援法议事活动。今年来,开展各类议事活动680余场,听取民意化解纠纷500余件。

三是化解群众诉求,提升社会治理“保障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关键小事”,针对矛盾纠纷多发的领域、在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摸排辖区内矛盾纠纷,特别是收集了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维权需求,依法及时就地化解。创新打造嘉泽镇周庄村“和美茶社”、南夏墅街道“南风解忧”、湟里镇后坊村“坊间听民声”等一系列特色调解品牌,探索创新融“兵味”“情味”“法味”为一体的“戎耀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合力将基层末梢转变为治理“前哨”。依托“苏解纷”等非诉服务平台,对全区社会矛盾和问题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研判,按季度通报全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加强行政复议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非诉解纷方式的有机联动,进一步提升纠纷化解能效。截至今年8月底,武进区共调解纠纷8199起,调解成功7977起,调解成功率97%

 

苏ICP备05009012号 版权所有:江苏省司法厅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3200000041 公安机关备案号: 32010602010384 联系电话: 025-83591000